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宋元社会的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宋代著名大臣中,不乏出身于下层百姓和贫苦人家的子弟。如北宋政治改革先驱王禹偶“世为农家”,官至参知政事的欧阳修“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从中可以看出宋代(       
A.门第观念已彻底消失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科举是入仕唯一途径D.官场由平民子弟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宋朝强化了父母给女儿准备嫁妆的义务,以及女儿嫁到夫家后依然有支配嫁妆的权利。如果妻子和丈夫离婚,可以取回嫁妆。这折射出宋朝(    
A.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B.经济发展影响传统观念
C.尊富尚利意识蔚然成风D.女性社会地位空前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宗延英墓志铭》是在陕西省北部府谷县发现的一方北宋晚期商人墓志。志文记载了宗延英家族因从军迁徙于府谷,四代人由兵而农、而吏、而商的频繁转变。据此推断,宗廷英家族(     
A.见证了宋朝的兴衰历史变迁B.经商活动与边境贸易相关联
C.推动了北方丝绸之路的兴盛D.深受朝廷崇文抑武政策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宋辽金时期是二十四孝故事图定型普及的时期,很多墓葬中有各种形式的孝子故事,如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和山西闻喜寺底村金墓出土的田真哭荆图。这一时期流行孝子故事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等级秩序的需求B.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宗族观念强化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胡饼”因其为胡人所食而得名。东汉末年,“灵帝好胡饼,京师皆食胡饼”。由于“胡饼”易保存、味道好,两宋时,制作工艺改进后的胡饼更是成为皇宫贵族、平民百姓甚至出家人的必备主食。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融的进一步深入B.统治者的喜爱与支持
C.饮食习惯发生重大改变D.社会秩序动乱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313年,元仁宗下诏,“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词章次之”,强调官吏选拔考试的内容要以儒家经典为主,次年开始考试,设进士科。这表明当时(     
A.推行了行省制度B.沿用了科举制度C.加强了边疆治理D.废除了丞相制度
2023-10-13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通志》中记载:“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两宋时期,尤其是在南宋,聘礼、嫁奁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当时社会上“婚嫁失时”者不乏其人。这一现象可以用来研究(     
A.择偶的功利化和世俗化B.理学思想渗透基层社会
C.社会风气转向重利轻义D.经济发展瓦解封建等级
8 . 北宋后期,“披坚执锐之士,化为行商坐贾者,不知其几。”相当多的儒生文士,亦“口谈道义,而身为沽贩。”这反映出(     
A.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B.商品经济冲击了社会观念
C.传统社会结构逐渐瓦解D.儒家思想日益走向市俗化
9 . 宋代士人哲思玄想趋于活跃,一些文化英才惯于以哲人慧眼观察世界,使某些诗文富哲思,含理趣,染禅味。这一现象(     
A.得益于理学思想的盛行B.反映了自由张扬的个性
C.凸显了恢弘开放的气度D.体现了格物致知的理论
2023-10-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完全成熟和高度发达的阶段,宋代科举取士空前之多,正是与宋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密切联系的。重视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是维护士族地主利益的选官制度;而不问家世的科举制则为庶族地主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科举制正是在庶族地主的兴盛、士族地主的衰败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摘编自张希清《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来自材料,任意一点或整体均可;论证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0-05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