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
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37年,奉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西迁云南,到达昆明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迁伊始,西南联大仅有文、理、法商、工学院,在校学生1506人。而到1945年,西南联大有5个学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电讯和师范)和一个先修班,5个研究所(下设17学部),比西迁前有了极大的增长,前后在校学生约有8000人,毕业生有3800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西迁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百篇,出版了若干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这些著述并非只是书斋里的经学玄论,许多学术理论研究都能够从中国现实社会出发,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兴盛与发展,其中不少思想在中国学术史、教育史和文化思想史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摘编自杨邵军《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

材料二   北京高等教育部根据中央方针,提出并上报国务院《关于沿海城市高等学校1955年基本建设任务处理方案的报告》。该报告中写道:“减少沿海城市高等学校招生任务,相应地扩建内地学校,提前在内地增建新校等措施……将交通大学机械、电机等专业迁至西北设交通大学分校,准备在两三年内全部迁出”。1956年,第一批上千名交大教职工、家属和学生身背行李,登上了开往西安的专列,历经数年的大规模迁校由此展开。西迁师生员工的车票上,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向科学进军,支援大西北!”可见,交通大学的西迁,不是交大一所学校的内部事务,而是国家的重大抉择,具有长远战略意义。

——摘编自彭薇《交通大学“西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成立的背景及办学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家为什么要推动交通大学西迁。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两个时期高校西迁体现出的共同价值取向。
3 . 下表是1937—1945年国民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单位:百万元)。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度

银行垫款

债款收入

租税收入

其他收入

垫款额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收入数

百分比

1937年

1,195

59.46

256

12.74

450

22.41

103

5.39

1938年

853

73.04

18

1.57

211

18.10

85

7.28

1939年

2,310

75.74

24

0.81

483

15.89

231

7.60

1940年

3,834

74.32

7

0.15

266

5.17

1,050

20.36

1941年

9,443

87.81

127

9.71

667

6.20

516

4.81

1942年

20,081

78.10

362

1.41

4,164

16.20

1,103

4.29

1943年

40,875

66.69

3,886

6.35

15,325

25.02

1,191

1.95

1944年

140,090

78.57

1,988

1.11

34,351

19.27

1,863

1.05

1945年

1,043,257

83.05

62.818

5.00

102,252

8.14

47.811

3.81

A.日本侵华中断了中国经济发展
B.沿海地区沦陷严重影响财政收入
C.侵华战争使中国出现通货膨胀
D.战费激增导致政府财政困难加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27年,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日本内阁接着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随后,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中明确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A.中国无法抵抗日军进攻B.国民革命军北伐加快了日本侵华
C.日本侵华战争不可避免D.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35-1936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略从“反蒋抗日”转变为“逼蒋抗日”,又通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联蒋抗日”。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促进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D.聚焦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6 .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将每年的         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A.7月7日B.8月15日
C.10月25日D.12月13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1935年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被称为(  )
A.一二·九运动B.华北事变
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
8 . 抗战初期,蒋介石在总结某次战役时说:“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该战役
A.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B.粉碎日本速亡中国的企图
C.体现国共合作团结抗日D.标志抗战从防御转入相持
9 . 1931年9月,国民政府在《国府告国民书》中称:“日军在东三省暴行发生以后……政府已立即将日人之暴行报告于国联……并已电请国联行政院,一旦日军撤退,应立即设法,对此蛮横事件,谋一极正当之解决,深信此次事件,苟经一公平之调查,国联本其应有之职责,必能与我以充分之公道,及合理之救援。”这反映出
A.国民政府已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B.国民政府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际联盟坚决反对日本侵略中国D.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持绥靖政策
10 . 下面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  )
◎日军:炸毁柳条湖地区一段路轨,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占领沈阳。
◎共产党: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政府:黑龙江省代主席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奋勇抵抗。
◎民众:东北各族人民相继组织义勇军,奋战在白山黑水之间。
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