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公元前5世纪,希腊学者将研究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本身的主要原因是
A.希腊城邦开始形成B.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C.希腊社会矛盾尖锐D.学者们对研究自然失去兴趣
2019-11-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第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选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城邦中出现了教授演讲、雄辩之术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这一“职业人群”
A.强调人的价值
B.强调教育对美德的重要性
C.重视人的道德
D.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人’已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
A.罗马共和政体利于民族认同
B.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C.罗马实行了务实的统治策略
D.罗马疆域由欧洲逐渐扩张到世界
2019-09-03更新 | 1078次组卷 | 40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4 . 下列希腊文化成就中,不属于古典时代的是:
A.希罗多德的《历史》
B.荷马的史诗
C.柏拉图的《理想国》
D.雅典的帕特农神庙
2019-09-03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达标测评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按《摩奴法典》规定,高级种姓由于“穷困”可以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相反,低级种姓不得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的人还不能同坐、同饮食。”婆罗门教经典对各种姓间的关系所以作如此的规定,目的是
A.保持公正
B.隔离冲突
C.保证特权
D.减少差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这些城邦显得具有某种个性,这种个性愈是高度发展,愈是强烈地被意识到,就愈不愿意哪怕是部分地牺牲它……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这体现出希腊城邦的特点是
A.地少民寡
B.独立自治
C.人民主权
D.轮番而治
2019-08-24更新 | 91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019-06-08更新 | 9526次组卷 | 80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 ②亚里士多德   ③朱熹 ④李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2826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象。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2019-01-30更新 | 5946次组卷 | 9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为了振衰起敝,他想走政治改良的道路,主张复兴周礼,举纳贤才,吸收平民参与政权,使社会回到君子与小人各安其分的局面。这一思想反映在教育上,就以培养能够实现其政治理想的贤才,造就能“弘道”的君子为目标。在孔子看来,实现仁道政治的基础和关键是要靠那些具有仁德思想和才干的人才,教育就是培养从政人才,以道治国安邦。孔子所提倡的“举贤才”“学而优则仕”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世袭制度,具有一定的批判作用。
苏格拉底对当时的暴力统治深感不满,他的政治理想是社会正义和国家强盛。 在苏格拉底看来,教育也是政治,教人也是从政,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的从政人才。 他认为人们应当为“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所支配和左右”,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是非问题上,只能“站在专家一边”。苏格拉底花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用于教育,培养懂得怎样统治的专门人才。苏格拉底的理论又是后来柏拉图的哲学治国论的思想渊源。

——摘编自王金娟《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