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文明的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亚历山大里亚对后世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二者被誉为西方最早的博物院和图书馆。亚历山大里亚的博物院最初为缪斯神庙,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托勒密专门为了保存文化珍品而建立的。后来托勒密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倡导学术研究,将其扩建为学术研究中心,类似于现代的科学院和大学。博物院设立四个部门:文学、数学、天文医学。材料说明托勒密时代的亚历山大里亚(     
A.埃及神和希腊神的神庙同时并存
B.布局呈现出典型的希腊城市风格
C.文化传承和保护得到统治者重视
D.近代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的成就
2023-05-11更新 | 45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名校2023届高三5月适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公元前1500年左右,腓尼基书吏创造了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的早期字母文字,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希腊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并加上了元音。此后,罗马人将希腊字母改变为自己的语言,并把它传给了欧洲的文化继承人。这一演变过程可用来说明(       
A.腓尼基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B.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古老文字
C.希腊文化是文字演变的动力D.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三个中国”说】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7月1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指出:“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材料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出,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三个中国”:

阶段

时间

特征

“中国之中国”

黄帝以迄秦之一统中国民族自发达自争竟自团结之时代也。其最主要者,在战胜土著之蜜族,而有力者及其功臣子弟分据各要地。由酋长而变为封建,复次第兼并。

“亚洲之中国”

秦一统后至清代乾隆之末年中国民族与亚洲各民族交涉、繁赜、竞争最烈之时代也。又中央集权之制度,日就完整,君主专制政体全盛之时代也。

“世界之中国”

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

——摘编自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编《从考古看中国》


“三个中国”并非截然断裂或相互隔绝,而是在发展与变迁乃至断裂中仍旧顽强呈现自身连续性。围绕“三个中国”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7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国都省考2023届高三5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明的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因素,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在不断地进行传播和接受,它们在形成文明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向上也在相互运动,这是使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文明的交流,使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现,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文明的交流时常要遇到各种阻碍、挫折、冲突,这也就是文明发展进程有时不能快捷,反而延缓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围绕“文明的交流”,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5-07更新 | 20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湖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5 . 如图是拉丁文字母(M、N、O)的演变示意图,这表明(     

(注:原始西奈文字中的符号几乎有一半来自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原始西奈文中的一些字母又被膦尼基人借鉴了。再往后,希腊人借鉴了腓尼基字母,并传给了罗马人(拉丁文),再往后就传给了西方人)
A.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B.人类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发的特点
C.交流与传承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D.埃及文明奠定了现代西方文化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6 . 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下图是腓尼基文字的传播示意图,它可以用来说明(       
A.腓尼基字母是现存最早的文字B.腓尼基人最早进入文明时代
C.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D.文字交流推动国家文化扩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将世界历史分成六个时段,下面是其中“第二时代”的目录。由此可见其内容侧重(     
A.世界政治格局变迁B.文明的缘起与演进
C.地区与跨区域贸易D.古代文明的多样性
2023-04-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2月21日新华社《在文明辉映互鉴中破解难题共同进步——习近平主席给希腊学者的复信引发热烈国际反响》。习近平强调,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习近平指出,历史充分证明,只要坚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人类文明就能不断发展繁荣。

根据材料,请围绕“世界文明的交流”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运用世界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15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文字不仅可以保存信息,更使得复杂的思考成为可能,记录和书写也是国家出现的关键因素。以下古文字中不属于象形文字的是(       
A.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B.古埃及人的文字
C.腓尼基文字D.中国的甲骨文
2023-04-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联考历史试题(C)
10 . 据历史文献记载,波斯帝国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为核心、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其中,呼罗珊大道成为波斯帝国与中亚、南亚交通的主干道,它与穿越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这表明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     
A.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B.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C.服务于对外军事征服的需要D.开辟了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