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法国当时的历史来看,民族主义是在对抗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王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共同体的情感意识。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平等、自由、人权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为大革命时期所建立的新的共同体坚持,并体现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法国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民族主义显示出了极强的政治影响力,随着法国大革命逐渐蔓延。

——摘编自崔卫峰《“民族主义”内涵之我见——以法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特点为例》

材料二   1908年,刘式训上奏清廷要求制定国籍法,他列举了四点理由:一是主权的问题,认为国籍可以看作是“声张主权的一个要件”;二是与条约的关系,认为海外殖民地 的“登录民”(华侨)回到国内置办财产,可能导致“禁止外国人在内地置产”的条约遭到“暗中破坏”;三是应对欧美“出生地主义”国籍法可能对我国“血统主义”传统造成的冲击;四是欲成为近代立宪国家,不论选举或征兵都需要确定国民,“国籍法不可或缺”。该项奏折得到皇帝批准,制定国籍法被提上议事日程。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2023-11-02更新 | 13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所代表和所引发出的意义既不限于“文艺”,也不限于“古典”,而是具有开启新时代意义的一种象征。于是每当提起“文艺复兴”的时候,人们的脑子里便会叠现出古希腊及罗马的建筑和雕像、诗歌和戏剧、哲学和史学、伦理学和物理学,在中世纪(尤其是中世纪的后半叶)逐渐形成的市民社会、工商业及市镇,生产力的发展所带来的技术进步……所以,“文艺复兴”是欧洲文明史中所特有的,它预示着时代的进步与变革。


请以“时代的进步与变革”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0-29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

——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近代西方国家在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和妥协,政治妥协便成为推动近代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史实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有理,表述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统治权力合法合理的分立,政策、法令作为各权力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妥协,是各权力合法运作必然产生的结果。权力的纵向横向分割、各权力之间,以及权力内部的分权是如此复杂,使得决策高度多元化,任何团体、个人都不可能独占政治资源和垄断决策过程。

设立代议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政治系统中建立额外的表达机构并由此而使各团体有机会去努力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代议机构的作用更多的是提供协商及和解的渠道。

——摘自(美)戴维·伊斯顿《经济与社会》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英美两国政治史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0-13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的建国者们从罗马学到了共和,并在罗马的城邦共和的基础上,在美国建立了复合共和,从而避开了城邦共和短命的覆辙。古罗马的政治传统中,建国者们最想复制的政治实践是混合政体。总统职位脱胎于罗马共和国中的执政官,参议院照搬自元老院,众议院对应于公民大会。联邦最高法院则类似于具有否决权的护民官。贯穿在混合政体中的则是分权制衡思想,即不论是个人的权力,还是少数人的权力,抑或是多数人的权力,都应加以分立与制衡。古罗马的政治传统中,对建国者们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西塞罗及其自然法思想,该思想已经成为汉密尔顿、麦迪逊等美国宪法制定者们的常识。

——摘编自拉塞尔•柯克《美国秩序的根基》


根据材料概括罗马文明对美国政治的影响,选择其中一个影响展开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达清晰。)
2023-10-1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材料二   第一章总纲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行使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材料一二,结合17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历史,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的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文明最重要的一次思想变革发生在17世纪,并最终遍及全世界。少数思想精英和科学精英们——笛卡尔、伽利略、牛顿、开普勒、培根和波义耳——以16世纪的突破为基础,出于对自然界更加浓厚的研究兴趣,奠定了现代科学的基础。在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上述思想家对已有的宇宙概念和以前的知识假设提出挑战。宇宙不再被视为稳定、不变和有限的,而是运动和无限的。18世纪,这些科学理念和方法逐渐流行,一些启蒙思想家在方法上强调怀疑主义、经验推理和对愚昧旧习的讽刺,他们发展并普及了诸多的相关概念,奠定了现代思想的基础。

——摘编自(美)丹尼斯·舍曼《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从科技与人文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3-10-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第八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安东尼·帕格顿指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意图恢复古希腊文化艺术观念,而宗教改革则希望恢复罗马帝国早期的使徒教会道德;然而,启蒙运动却不是要复兴这两种文化传统,“启蒙运动具有自身的历史定位……它是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因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过去,反而以未来的名义攻击过去。”帕格顿的认识提示人们,启蒙主义思潮和启蒙运动变革是一场破旧立新的历史进程,其实质是摆脱旧制度的束缚而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工业文明新体制。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的变革却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已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

——节选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其中启蒙运动为何“启蒙运…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已成为西方现代文明的重大缘起”为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李大钊与史学研究】

材料   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者之一,在阐释、传播唯物史观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16年,李大钊曾撰写《民彝与政治》一文,认为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在历史运动中起着决定的作用。后来,他还写了《庶民的胜利》《平民政治与工人政治》等文章。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指出“历史的唯物论者,既把种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原因,总约为经济的原因,更依社会学上竞争的法则,认许多组成历史明显的社会事实,只是那直接,间接,或多,或少,各殊异阶级间团体竞争所表现的结果。他们所以牵入这竞争中的缘故,全由于他们自己特殊经济上的动机。”。1920年,李大钊撰写《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指出“凡一时代,经济上若发生了变动,思想上也必发生变动。换句话说,就是经济的变动是思想变动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中国史学史》

阅读材料,任选中外历史上的一个史事(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运用材料中李大钊阐释的唯物史观进行解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