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一幅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历史信息。

紧扣材料所示信息,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为该图命名,并阐释命名理由。(要求:名称中须包含时间尺度,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2-26更新 | 141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8世纪,有思想家对部分启蒙学者所倡导的自由进行了反思,他认为启蒙观念的核心应在于“自由的限制”,批判性地确立理性自由的限度才是启蒙最关键的要素,而这种限制不是以外来的因素限定理性自由的范围,而是通过理性自身的作用实现这一点。据此可知,该思想家(     
A.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B.认为理性应是自由的体现
C.主张应充分发展人的个性D.推动启蒙运动进入了高潮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自称“哲人”,贬斥、抨击哲人的人自视为“反哲人”。巴黎大主教曾发布训谕斥责卢梭,维护受到攻击的基督教;一些人在《审查周刊》等保守报刊上发表丑化哲人的文章,充当君主政体的“唱诗班”;还有一些人为争夺地位与荣耀而“选择阵营”,不断向哲人发起挑战。“反哲人”把哲人的“危害”总结为“既颠覆王座,也颠覆祭坛”,这是法国革命中“哲人阴谋论”的核心内容。

“反哲人”花费大量精力刻画哲人的负面形象,但效果并不明显。启蒙运动时期189部含有哲人角色的戏剧“处处都涌现出对比鲜明、令人震动的哲人形象”。 “反哲人”构想的“哲人阴谋论”在启蒙时代普遍存在的社会认知体系中并不新颖。虽然集“哲人阴谋论”之大成的《关于雅各宾主义历史的报告》曾轰动一时,但随着普遍的思维方式的改变,“阴谋论”很快被时代抛弃了。

——摘编自石芳《从“伪君子”到“阴谋家”——反启蒙运动塑造的启蒙哲人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反哲人”的群体构成及各自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哲人阴谋论”被时代抛弃的原因。
2024-01-22更新 | 312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英国早期启蒙思想家洛克(1632~1704年)提出了这样的命题:人类的“权力”是天生的,而且政府建立的基础是人民的“同意”;契约政府必然是有限政府,它的权力的边界就是人们的授权范围。据此可知,洛克的命题(     
A.违背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B.呈现典型的反传统特色
C.意在教化大众实现民智启迪D.具有较广泛的社会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8世纪法国的思想家如伏尔泰热衷于理性主义的开明专制,孟德斯鸠把政治自由理解为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一切事情的权利;而卢梭重视政治自由,反对政治生活中的商议和党派。据此可知,这些启蒙思想家(     
A.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B.以直接民主反对君主专制
C.否定宗教神学的信仰D.社会改造的方式存在差异
2023-12-0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中期以后,德国思想文化界不仅秉持理性、天才、进步等启蒙理念,而且使启蒙运动进一步“德国化”,明确提出要创立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这反映德国启蒙运动(     
A.以摆脱专制王权为核心B.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C.理性与民族意识相交融D.直接推动了德国的统一
2023-09-24更新 | 469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3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工业化的展开,欧洲的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无论是经济实力上升的中小资产阶级,还是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都力求在议会中拥有代表,维护自己的权益。19世纪中后期,欧洲国家在不同程度上经历了政治民主转型。

——摘编自齐世荣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三   政治革命同经济革命一样……经济革命开始于英国,然后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政治革命也相同,17世纪的英国革命标志其开始,随后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标志其更进一步的发展。然后,它在19世纪时影响了整个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发展变化。结合所学,说明启蒙运动发展的背景。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9-03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2023-07-10更新 | 2732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789年,法国孔多塞撰文称:“我们把社会艺术看作是一门真正的科学,像其他科学一样,它是建立在事实、实验、推理和计算基础上的;与其他科学一样,它也能够无限地进步和发展。”这体现出孔多塞(       
A.主张维护君主专制B.积极倡导科学革命
C.比较推崇理性精神D.阐释社会发展规律
2023-06-26更新 | 365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79次组卷 | 12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