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天赋人权”是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理论。对此,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现代国家承认人权同古代国家承认奴隶制是一个意思。”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否认阶级剥削与压迫B.倡导人类的普遍平等
C.存在时代与阶级局限D.有利于激发人民革命
2 . 德国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认为:“人就是现世上创造的最终目的,因为人乃是世上唯一无二的存在着能够形成目的的概念,是能够从一大堆有目的而形成的东西中,借助于他的理性,而构成目的的一个体系。”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其观点的是
A.摧毁一切宗教势力B.建设直接民主国家
C.大力弘扬科学精神D.创立社会主义国家
2020-02-11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该观点
A.是“不断革命”的原动力B.是导致多数人的暴政的根源
C.实际体现“社会契约”思想D.即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4 . “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这说明
A.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B.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
C.“理性王国”成为共识D.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而言,出版自由带来了言论的表达自由。随着出版的日渐繁荣,各种宣传启蒙思想的书籍、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数量激增,一方面从根本上扭转了神权和君权专制统治之下的知识行于上的等级特权局面,知识向平民化的普及得以实现,启蒙思想开始了向普通民众行于下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启蒙思想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启蒙思想完善的作用。可以说,由出版自由衍生的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冲破了欧洲中世纪以来思想传播的桎梏,极大推动了启蒙思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广泛传播,为欧洲、北美,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摘编自郑爱龙《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传播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白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6 . 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
2019-01-30更新 | 3717次组卷 | 78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第一次大练习历史试卷
7 .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2019-01-30更新 | 2428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3-2014年河南郑州一中高二下期期中历史试卷
8 . 《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A.中古黑暗时代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
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翁,欧洲诸国鱿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鱿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斤、抵制
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
—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材料二 “东学西渐”的过程,是与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实际上,17世纪和
18管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玻体
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羊重等,开始被推举为
模范文明也正是随着社会变革的进行,他们才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引进和改造,这
同时也就变革了欧洲本牙,欧洲也由此而发达。
—摘编自张允渭《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触合》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前后至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东学西渐”与近代前期中国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的异同。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欧洲推崇中国文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分析这一时期“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写道: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材料二:(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三: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中曾写道“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材料四: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
(4)按照材料四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