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7 道试题
1 . 狄德罗高度评价牛顿等一批自然科学家在摧毁宗教神学、培育无神论思想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他说:“多亏这些伟大人物的工作,世界才不再是一个神,而是一架机器,有它的齿轮、缆索、滑车、弹簧和悬摆。”狄德罗意在强调近代科学的兴起(     
A.构建了理性王国的基础B.否定了宗教的社会功能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D.促进了民众的思想启蒙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2 . “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为此,启蒙思想家提出(     
A.天赋人权B.主权在民C.三权分立D.人非工具
2023-07-13更新 | 33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卢梭认为,议员既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充其量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他认为只有类似古希腊城邦的公民大会才能产生真正的公意。这表明,卢梭主张(     
A.代议制民主B.直接民主制C.君主立宪制D.权力的制衡
2023-07-1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洛克和卢梭都极力推崇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强调实用价值,详细制定了一套包括体育、德育、智育在内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健康教育是基础和前提,知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品,道德教育则是灵魂和支柱。这一教育理论体系(     
A.是工业革命迅速推进的产物B.反映了启蒙时代的教育诉求
C.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D.提高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
2023-07-11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同为启蒙思想家的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对当时中国政治的态度迥异。伏尔泰认为在中国的政治制度下“皇帝要实行专断是不可能的”,“在那里(指中国)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执行这些法律的机构越多,行政系统就越不能专断。”孟德斯鸠则评价中国:“既谈不上有荣誉,也谈不上有品德,其原则只有恐怖,它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对上述言论判断正确的是(     
A.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主张主权在民
B.言论差异源自于两人代表的立场不同
C.两者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做出客观的评价
D.两者言论迥异,但是立论的政治原则却相同
2023-07-10更新 | 301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英格兰学者约翰·雷(1627-1705)在其著作中批判了研究自然即使不与宗教崇拜对立,也是浪费时间的传统观念。他强调:“没有一个职业比研究自然的美丽的业绩和歌颂上帝的无限的智慧与善行更有价值、更有趣的了。”该学者这一观点(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世界观B.纠正了宗教改革偏差
C.旨在推动自然科学革命D.倡导了理性的自然观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楚弓楚得”的典故出自《说苑·至公》。欧洲学者在17世纪用拉丁文给《论语》作注时,认为中国人心胸宽广、有君子之德,援引了这一典故,但将其中的“弓”换成了西方骑士惯用的“盾”。这说明(     
A.文献转译曲解原著价值立场B.文明交融推动世界文化繁荣
C.文教推广带有个体主观经验D.文化借鉴基于特定历史语境
2023-07-10更新 | 331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的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人们幸福观的变化与诸多因素有关,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启蒙思想家的理想蓝图已经实现B.人文精神的弘扬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西方享乐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人们追求物质和精神的享受
2023-07-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开发区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世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观点为后来辩证唯物主义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从1745年开始,他不畏艰险,开始了主编《百科全书》这一伟大著作的艰辛历程。他是(     
A.卢梭B.伏尔泰C.狄德罗D.孟德斯鸠
2023-07-0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人民主权的实质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公意”不同于“众意”,它代表的是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是所有人的共同利益与意志表达的结果。它的主张者是 (     
A.康德B.培根C.伏尔泰D.卢梭
2023-07-05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竞赛历史试题(B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