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8 道试题
1 . 19 世纪 80 年代,美国著名的进步主义者简·亚当斯注意到,“专制”的德国政府竟是最关心劳动人民的基本需求的。1908 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被点名为“雇主责任立法方面最落后的国家”。这表明当时美国
A.亟待完善政府的社会职能B.民主法制建设落后于德国
C.国家干预经济思潮的兴起D.重视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
2021-05-18更新 | 37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1届高三5月仿真题历史试题
2 . 废除农奴制度后,沙皇政府对司法机关进行了改革,废除过去的等级法院,建立了统一的各级法院,全国的一切案犯都在统一的法院里按照同一法律和同一审判程序受审。这表明俄国的司法改革(  )
A.贯彻了资产阶级的法制原则B.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烙印
C.适应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需要D.与农民愿望完全背道而驰
2021-05-14更新 | 11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0年广东湛江第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
3 . 俄国1861年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D.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美国独立后,州与州之间为河流的使用起了争执,为港口的使用权相互械斗,相互设置贸易壁垒,滥发纸币和通货膨胀,战时债务无法偿还,英、法、西班牙在周边虎视眈眈,松散的联盟难以应对危机。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统一是德意志历史上的划时代转折点,有重大的进步意义。由于扫除了历史积留下来的障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统一后的德意志经济发展是神速的,而在政治上则难以摆脱专制主义的色彩。

材料三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将政治妥协界定为:“国家、民族、阶级、政党集团之间在利益冲突时,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或默契,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的一种行为。”

——摘编自张丽娟《政治妥协及其对政治民主化的意义》(189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实现统一的因素,并指出德国统一的积极影响及统一后德国政治体制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立与发展是如何体现“政治妥协”的。
6 . 1633年,德川幕府发布锁国令,规定:“一、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二、出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应处死罪,偷渡船及其船主,一并扣留。……六、外国船到来,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往例……派遣监视舰船。”据此可知,日本锁国令
A.严禁海外贸易B.基本阻隔了日本民间和外国的往来
C.是为了巩固海防安全D.巩固了封建幕府统治
7 . 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关税同盟“把中小邦的整个资产阶级都吸引到普鲁士一边来”,关税同盟愈扩大,加入这一市场的小邦就愈多,“这些邦的新兴资产阶级也就愈习惯于把普鲁士看成是自己在经济上的前卫和将来政治上的前卫”。这一现象可用来解释
A.德国实现统一的艰难性B.德国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性
C.德国民主改革的滞后性D.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8 . 19世纪,日本和中国都经历了一场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但结果迥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图片



图1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图2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第一列火车和修建的纺纱厂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膛乎其后。

——《字林西报》(1898)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分别概述其作用,并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持怎样的看法?你如何看待这样的改革“节奏”?
(3)中日两国的改革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结果,请用一句话概况两者改革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60年,美国北方铁路轨距为4英尺9英寸,南方铁路轨距为5英尺。1886年,南方铁路轨距改为4英尺9英寸。由此可知
A.文化具有延续性和趋同性B.美国独立后南北方经济差异较大
C.内战结束助推美国经济腾飞D.美国到1886年才形成统一市场
10 . 马克思认为:“直到19世纪中期,德国仍然四分五裂,德国资产阶级才出世,而那时欧洲无产阶级已经以战斗姿态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它(资产阶级)不仅看见在它身后有一个阶级对它采取敌视态度,而且看见在它前面整个欧洲都对它采取敌视态度。”由此可以推断,马克思认为德国
A.无产阶级力量强大B.不具备完成统一的阶级条件
C.社会矛盾难以协调D.资产阶级难以担负统一大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