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9 道试题
1 . 英国犯罪主题的小说数量在十八世纪开始增长,在十八世纪晚期和十九世纪到达顶点,这些作品重点描述伦敦地区破坏性犯罪活动以及政府和社会对此的监控整顿。该现象反映了(     
A.英国社会犯罪现象严重B.文学体裁不断推陈出新
C.犯罪率与城市化正相关D.社会转型面临治理挑战
2024-02-2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指出“工厂制度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提供了、也必须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因而提高了消费的稳定性。1790-1830年间,工厂生产活动迅速提高。更多的人既作为生产者、也作为消费者从工厂制度中得到了好处。”该学者强调工厂制度(     
A.切实解决社会贫困问题B.利于缩小国内贫富差距
C.有效提高工人生活水平D.助推社会经济良性运转
2024-02-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仔细观察图文信息,你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图1

                                     图2

百老汇大街上的电线杆和电线正在被拆除。《纽约时报》报道: “在一场漫长而乏味的争吵之后……纽约人即将看到他们最愚蠢的梦想之一实现。”

《法官》杂志在其封面上描绘了由于白炽灯导致约翰·菲克斯之死。一位纽约的电气专家对这幅图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白炽灯照明的恶意中伤: “这幅图片无视事实,简直是无中生有、纯属捏造。”

A.电力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B.美国人对电力技术的使用观点完全一致
C.爱迪生的发明给美国带来了秩序的混乱D.美国近代化进程曲折并非是一帆风顺的
2024-02-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4 . 1882年,德国女性在农业领域的就业比重为30.8%,到1907年这一比重就增加到46.5%。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德国(     
A.大力发展农业B.工业化的逐步推进
C.积极筹备一战D.女性人口迅速增加
2024-02-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甘蔗与蔗糖

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糖是运往日本的大宗商品,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

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催生了以蔗糖为重要商品的洲际贸易——“三角贸易”。甘蔗种植和熬糖需要大量劳动力,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工业革命前后,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进入千家万户,糖逐渐由奢侈品变为生活日用品,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工人阶级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1884年以前,中国仍大量出口蔗糖,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中国已成为蔗糖进口国。

(1)依据材料,请绘制出制糖技术的传播路线。
要求:在答题卡上的世界地图中用箭头画出

(2)历史现象是紧密联系、存在因果关系的。从这一角度,依据材料和所学,结合15—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史实,解读甘蔗种植和蔗糖贸易。
6 . 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各种文学艺术流派深刻反应社会历史现实,主要流派出现的顺序是(     
A.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代主义B.浪漫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
C.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D.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2024-02-19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对下面两幅图所含信息,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图1国际间采用金属的造船业的比重变化          图2全世界轮船吨位的变化
A.英国垄断了全球运输业B.欧美工业化已基本完成
C.全球市场联系得到加强D.列强对殖民地加紧争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16—18世纪,英国在西欧国家之间的角逐中崭露头角,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机器发明首先出现在新兴的棉纺织业部门。英国早年的棉纺织品质量低劣,产量有限,国内畅销的棉布几乎全部来自印度。为了抵制竞争,在毛纺织业者的要求下,1700年国会通过议案,严禁从印度等国进口棉布。这使国内棉布价格上涨,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棉纺织业的机器革命是从工具革新开始的。1733年,约翰·凯伊发明飞梭,提高了织布效率,诱发了棉纱生产的创新。1735年,英国技工约翰·怀特发明了一台包括自动纺筒和翼形纺锤的卷轴纺车,1737年这项发明获得专利。此后,各种纺纱机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说这种纺车的发明标志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开始。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面对中国“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国在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们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经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并且极力把这一思想主张付诸实践。洋务运动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编练新式海军和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立学堂、派遣留学生等。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洋务派对西方国家认识的逐步加深,洋务运动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大体说来,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运动以“自强”为主要目标,即主旨是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把重点放在训练新式军队和建设军事工业上。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在继续“自强”活动的同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强调兴办近代民用企业。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在古老的中国开了近代工业的先河。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玉米传入中国后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工具革新”所带来的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并简析工业革命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工业化开端的不同之处,并简评其影响。
9 . 20世纪初,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时期美国先后通过了《工厂检查法》《孟工法》《纯净食物和药品法》《肉食检查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的颁布(     
A.旨在缓和尖锐的阶级矛盾B.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大萧条
C.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D.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2024-02-16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吴川市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女作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于1855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工业革命中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玛格丽特,一个从小在温暖舒适、充满田园风光的英国南部长大的姑娘,随父母一起搬到了英国北方的一个工业小镇。这个北方小镇,到处是脏乱不堪的街道和迫于生计的穷苦工人,以及环境极其恶劣的纺织工厂。在这里,玛格丽特必须整天面对粗俗的工人、棉絮飞舞的纺织工厂。玛格丽特遇见了白手起家的年轻的纺织工厂厂主约翰·桑顿,约翰·桑顿傲慢无礼,对待工人的苛刻方式让玛格丽特极其反感。但两人在争吵中逐渐了解对方,最终结为连理。

——整理自【英】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南方与北方》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24-02-11更新 | 14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