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1 . 材料   19451946年的饥荒笼罩着日本,许多美国官员并未参与粮食救济。但在日本民众持续不断的请求、抗议以及美国人日益害怕日本民众的抢粮暴动和共产主义扩大影响时,美国官员为稳固其统治才改变政策,出手相助。

经过美国占领当局和日本政府的共同努力,到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日本的农业生产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粮食供应状况有了初步的好转。但是,美国的粮食巨头和跨国粮商却出现了农业生产过剩状况,于是,美国一方面趁日本国内麦类自给体系尚未形成就对其渗透和破坏,另一方面策划让日本人更多地进食面食。因此,日本经济复苏所付出的代价是牺牲日本农业,向美国开放国内农产品市场。

美国通过各种显性和隐性渗透的途径打开日本的农产品市场,侵蚀日本的粮食主权,从而强化日本对美国粮食的依赖。从国际层面来看,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援助是美日共同防御和相互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目标是实现对日本的牢牢控制,强化美国在亚大地区的霸权。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粮食战略的变化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粮食战略产生的影响。
2022-01-12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2届高三仿真模拟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1959年,苏联奥委会提出国际奥委会应全面重组,委员应当包括非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与不结盟国家。该提案在1961年雅典全会上以35:7遭到了否决。这反映出
A.政治多极化趋势得到了加强B.世界体育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C.美苏争夺霸权渗透体育领域D.国际奥委会丧失了独立地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结束后,原子能及其国际控制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新议题。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于194511月发表共同声明,呼吁联合国建立一个国际保障体系以确保原子能仅用于和平目的。同年12月,美、英、苏外长会议发表《莫斯科公报》,主张在联合国主持下建立一个原子能委员会。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于19461月成立。19466月,美国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原子能国际控制的“巴鲁克计划”:提出应建立一个掌控所有的原子能材料,并对所有原子能活动拥有许可权和核查权的国际原子能开发机构。苏联对此计划明确表示反对。苏联认为,应将核裁军和核控制联系起来,在建立原子能国际控制体系之前,应首先禁止并销毁核武器。直至1949年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宣布结束使命,原子能国际控制问题依然悬而未决。艾森豪威尔

上台后,提出了“原子能和平计划”,积极推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国际谈判沿着美国设计的议程和方向逐步展开,最终促成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建立。

——摘编自舒建中《美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原子能机的建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在原子能国际控制问题上的分歧,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原子能机构建立的历史影响。
4 . 1944年,罗斯福曾经形象地做了一个比喻:“这好比一场橄榄球赛,我们是坐在旁边长凳上的预备队。现在上场的第一队是俄国人,还有中国人,在某种程度上还有英国人,我们预定要充当球赛进行高潮时最后得分的跑垒手。”这个比喻反映了当时
A.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形成B.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C.美苏冷战的格局基本奠定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是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发祥地。从全球战略角度来看,以欧洲为中心,亚非就是其两翼,如果控制了欧洲,就进而可以控制亚非称霸世界。二战后美国开始以自由世界的领袖自居,它的“救世主”精神或日使命感更加强烈,奉行全球霸权主义政策。苏联历史上的侵略危险几乎全部来自西部,惨痛的历史教训使苏联不得不首先考虑安全问题,而最现实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战线尽可能向西部推移,从而把东欧这个昔日进攻苏联的跳板变成保护自身安全的缓冲地带和安全屏障。故而,美苏在欧洲保持强大军事力量的同时,既进行着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又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对抗和争夺。在亚洲,由于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发展,使建立在美苏实力均等基础上的雅尔塔体系出现了向社会主义阵营倾斜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又是在武装战争的形势下进行的,美国以为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表现,严重威胁到了自由世界,因此美国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使用战争手段来维护雅尔塔体系在亚洲规定的格局,故而在亚洲爆发了冷战间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

——摘编自李接德《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原因之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冷战在欧亚两洲的不同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冷战在欧亚两洲表现不同的原因。
6 . 1958年戴高乐当选总统后,顶住美国不允许法国发展核武器的压力,举国之力进行核建设。1960年成功试爆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核国家。这表明(     
A.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B.美苏两国核垄断地位被打破
C.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北约集体防御机制遭到破坏
2021-11-1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届高三11月段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认为,如果英国在二战后比苏联更强大,冷战仍然会发生,英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最符合这一规点的论断是
A.冷战源于美苏意识形态冲突B.国家利益分歧导致美苏冷战
C.雅尔塔体系是美苏冷战根源D.美苏争霸威胁双方国家安全
8 . 在1993年正式诞生之后,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欧盟获此大奖,主要是在肯定它
A.不结盟运动发展中的推动作用B.促进欧洲联合过程中的领导作用
C.多极化格局下发挥的协调作用D.两极对峙形势下的战略平衡作用
2021-11-14更新 | 16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2022届高三下学期全真高考模拟检测(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建立于二战之中的“英美特殊关系”在战后得到了延续,英国称美国为“最重要的对等伙伴”,美国则“期望英国在美国权力主导的轨道下接受小伙伴的地位”,最终英国接受了这种“小伙伴”的角色,“美英特殊关系”在战后得以延续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放弃习以为常的大国地位
B.英美两国对国家利益和共同价值的追求
C.美国对战后欧洲地区战略部署
D.英美两国应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结盟的冲击
2021-10-07更新 | 21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有“一票否决权”。1946年至1991年苏联共使用110次,多数是为报复美国,拒绝接受美国提议的新成员。由于过度使用,当时苏联的外交部长也被称为“摇头先生”。这体现
A.美苏的关系持续紧张B.“冷战”的特点
C.苏强美弱的国际格局D.美苏外交均势
2021-09-09更新 | 329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