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考绩奖惩条例》,规定公务员考绩惩处分为解职、降级、记过三种。公务员年考四等记过、五等降级、六等解职。1943年颁布的《非常时期公务员考绩条例》规定,公务员考绩惩处为:年考总分在60分以上者留级:总分不满60分者降一级,不满50分者免职。这反映了国民政府(     
A.重视对官员的甄别审查B.建立起近代公务员制度
C.文官制度体系初步形成D.公务员的管理有法可依
2024-05-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北洋政府在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文官考试的应试者只有年满21岁,且没有违法记录和未“破产”者,具有中学以上或相当于中学以上毕业资格的男子才可应试。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A.文官考试制度存在局限B.男尊女卑观念益发浓厚
C.近代教育发展举步维艰D.新旧教育体制同时并存
3 . 光绪三十年,长沙知府颜钟骥依《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在府城内黄泥街开设中学,称“长沙府中学堂”。1909年,长沙府中学堂在文实分科后实科同样设有“读经讲经”课程,首任监督彭清藜固守旧式教育风格,严命学生行儒门故事,朝夕拜孔。这表明当时(     
A.教育制度带有新旧并存色彩B.近代教育日渐普及
C.传统儒家思想仍为主要内容D.新式人才得到培养
4 . 考试选官是历史的进步,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

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

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

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材料二   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十分重视官员选拔制度,特别是文官选拔制度的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这些草案(     
A.依据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制定B.以考试选拔官员为主
C.在“分权制衡”原则的框架中D.标志着中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2024-01-0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醴陵金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工作的市府干部统计情况如表所示(近郊和公安局未计入),这说明(     
1949年上海市府干部统计
原地下工作者和新参加的社会干部来自老解放区的人员留用旧人员总人员数
57024901142614492
A.新中国成立初期仍有大量国民党残余B.党内急需加强干部纯洁性建设
C.我国坚持党管干部的管理原则D.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具有紧迫性
2023-12-2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漫画《戊申科新进士》(戊申为1908年),图中站立者代表留学生。该漫画表明清末(     
A.留学生成为官员选拔主要对象B.近代教育事业开始起步
C.选官制度带有新旧并存的色彩D.传统选官制度仍受追捧

8 . 材料一 唐代朝廷经常派遣监察官员或特使巡行各地,在视察地方政治的同时,监督校核官员课绩。宋代地方监司既管监察,又掌考课。宋代中央监察部门以整肃吏治为己任,也时常过问官员的善恶、能否。宋廷考察地方官吏时并不专一倚重地方监司,而经常是通过监司、御史台各自的系统独立检举、相互核查。

——摘编自邓小南《课绩·资格·考察唐宋文官考核制度侧谈》

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

     ——摘编自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

材料三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官员考察制度的特点,归纳古代选官制度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2023-12-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某学者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初期历史时提到:中共中央在指派新占领区的省以上的军政大员时,经常有地缘的考量,以当地人治理当地。但区县一级的行政干部多是外来者。这样做的用意是(    
A.在争取地方拥护的同时防止地方主义B.稳定解放区的形势
C.便利中央工作的推进和防止官僚主义D.提高地方办事效率
2023-12-01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九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18世纪末以来,西欧各国纷纷借鉴中国的科举制,逐步推行文官考试制度,促进了社会发展。但科举制在中国却越来越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并最终于1905年被废除。造成这种不同后果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是新生事物,中国的科举历史悠久
B.西欧文官考试制度注重实用,中国科举八股取士僵化
C.西欧的文官考试制度公平公开,而中国的科举制作弊现象严重
D.西欧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而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