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人才选拔是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重要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界,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煤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琴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

——钱穆《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5.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尚书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6.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美国文官法》(1883年1月)

材料三 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现代文官制度的特点。
(3)依据材料三、概括清末新政废除科举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后的主要选官方式。
2023-12-1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其第二十一条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国的全面推行和实施(     
A.对公务员队伍结构变化的影响不大B.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
C.从源头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D.极大提高女性社会地位
3 . 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得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这主要说明(       
A.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文官制度
B.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制度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和创新性
C.制度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有利因子
D.南京国民政府比较重视公务员制度建设
2023-11-20更新 | 125次组卷 | 51卷引用:天津市南仓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为考试官,因所录51名全南方人,故又称南榜。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命于落第试卷中再择卷复阅,增录北方人。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并亲自策问,取录61名。因所录者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此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明初南北榜案》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初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解释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于政党分赃制带来行政动荡、效率低下、腐败盛行,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彭德尔顿法》,正式建立了以考绩制为核心的常任文官制度。该法规定:通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文官在政治上须保持中立,不得提供政治捐款;不受党派控制的三人文官委员会负责文官的考核。经过多年探索,美国文官考核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确立了职责一致、奖惩结合、公平对待的考核原则,强化对执职知识、工作速度、创造力等进行全面的考核,推进考核实施主体多元化等。

——摘编自王锦瑭《美国文官制的改革》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材料三: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发展,教育改革逐步深入。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高等院系调整工作,1952年下半年至1953年各类高校的调整工作全部完成。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182所,其中综合大学14所,工业院校38所,师范院校31所,农林院校29所,医药院校29所及其他类型院校。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与合理使用不利。

——据崔晓麟《重塑与思考:1951年前后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研究》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院系调整的背景。
2023-10-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官员的选拔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的作用。结合所学,从选官的标准和方式两个角度说明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

材料二   1906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创刊纪念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五权分立”的思想……所谓“五权分立”是指在统一的“治权”之下实行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弹劾五权分治。他在不同场合曾对弹劾权和考试权进行过论述。 1916年7月20日,孙中山先生在发表演说时指出:“立法、司法、行政固可弗论,其他二权,各国之所无者,我国昔已有之。其一为御史弹劾,即皇帝亦莫能干涉之者;其二为考试,即尽人之所崇拜者也。此弹劾权及考试权实我国之优点,吾人采取外国良法,对于本国优点亦殊不可抛弃。

——《孙中山全集》(第三卷)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选拔官员的主张,并概述其积极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不列颠傲然成为“世界工厂”。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从当时最有影响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两党制度形成后,某党一旦掌权,极力安排本党骨干分子,占据要害职位,编织关系网络,而另一政党上台后如法炮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政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成为统治阶级中的有识之士备加关注的问题。恰巧,19世纪前期印度殖民政府和牛津、剑桥两所大学先后进行改革,如实行公开竞争考试选拔人才、奖优汰劣等,为全面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一场多国战争成了文官制改革的催化剂。

——摘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共同特点。
6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亟待休养生息,为了尽快恢复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各统一战线均采取党管干部的方式进行高效集中管理,由党委进行统一负责。据此可知(     
A.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建立B.党管干部符合时代背景需要
C.开创了党管干部的新型模式D.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迅速完成
7 . 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规定:简任官以上的文官无须考试,一般由曾任荐任最高级三年以上者升任或从有“特殊著作”或“特殊贡献”者中选任;对于一些所谓“有特殊贡献者”也可以不通过任何考试即可由最高当权者破格提拔。该条款的实施(     )
A.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开放性B.确立了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
C.提高了文官队伍整体素质D.易导致政府内部拉帮结派现象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新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产生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市场经济发展对行政管理尤其是国家机关人事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改革原来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加快推行公务员制度。这说明公务员制度(     
A.取代了党管干部的人事制度B.有利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适应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D.逐渐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2023-03-25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历史试题
9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决议设立经济特科,以选“务实之才”,最后保举者达200余人。同年,这些被保举者却不得不狼狈离京,“经济特科”随即“停罢”。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经世致用”遭到清政府摈弃B.设立经济特科不符合世界潮流
C.政局变动影响选官制度的变革D.戊戌变法违背知识分子的愿望
2022-12-13更新 | 25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中学滨海生态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反映了清末新政时期选官制度变革的部分史实。这反映了晚清(     

年份

文件

主要内容

1901年

《学堂选举鼓励章程》

凡由学堂考试合格毕业生,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出身;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

1903年

《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

对留学日本的归国毕业生,承认他们在日本政府合法注册的学校取得的文凭,并给予科举出身,优予官阶

1904年

《奏定学堂章程》

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为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得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役以官职或得以升学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知识分子的职业观更加开放
C.新旧选官方式的并存D.考试制度与甄别制度相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