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据民初《最近官绅履历汇编》统计,江苏地区具有双重身份的“功名”之士情况如下表所示。这反映了当时(     
旧功名进士举人生员
新学历留学新学堂留学新学堂留学新学堂
占原功名人数(%)54.63.031.012.166.725.0
A.传统士绅阶层开始发生分化B.社会流动成员的身份范围广泛
C.江苏传统士绅阶层发展壮大D.社会传统价值取向发生了转移
2024-05-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即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对学校体系、课程设置、管理通则等做了具体规定,直接把“尚武”与“忠君”“尊孔”“尚公”等内容定为教育宗旨。清政府这一举措(     
A.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被废除B.标志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
C.以巩固君主专制为主要目的D.标志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3 . 1938年,国民政府规定“各机关需用人员时,得申请举行考试,并应于试期1个月前拟具办法由考选委员会转呈考试院核准举行”。并取消典试委员会和试务处的设置,考试由考试院派员办理,“其相当于普通考试者得委托各任用机关办理”。国民党的这些措施(     
A.为适应战时人才选拔创造了条件B.继承了北洋政府时期实行的文官制度
C.凸显出公务员的选拔具有开放性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和国家治理水平
2024-05-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1903年,山东邹县将近圣书院改为“邹县高等小学堂”;随后,济宁、嘉祥等州、县也相继将书院改为州、县立高等小学堂。次年,德州将州卫书院改建为高等小学堂,以科举36名秀才名额的旧例,招收36名学生。这反映出当时(     
A.教育体制呈现半殖民地化B.科举取士退出历史
C.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多样化D.社会转型趋势明显
2024-05-08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07年3月,清学部颁行《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学堂分为初、高两等,学制各4年,“女子师范学堂,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到1909年,有公私女子学堂308所,女学生达14054人。这说明当时(     
A.清政府推动男女地位平等B.学制改革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C.民主革命群众基础的扩大D.民间力量倾力支持女子教育
6 . 考试选官是历史的进步,又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考试除另有法律规定外,分为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关于考试资格,凡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

文官高等考试分甄录试、初试、大试。

1)甄录试为笔试……甄录试落第者,不能参加初试。

2)初试。先笔试,后口试。……初试及第者,授以学习员证书,由国务总理咨送各官署学习2年,学习员学习期满时,由各该长官呈请大试。

3)大试。也是先笔试,后口试。考试科目为现行法令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第三次落第者,不得再考。文官普通考试的科目为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6门。……考试及格者,授以试补官证书,按照其等第的高下,依《文官任用法》叙补。

——据1913年《文官考试法草案》整理

材料二   二战以来,西方传统文官制度体系中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官分途原则发生很大变化,逐渐呈现出相互交融的态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国家的文官试图打破“政治中立”的樊篱,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化倾向。随着政府所处环境以及文官制度核心价值观的变化,传统文官永业原则受到挑战。统治阶级为实现自己的阶级统治往往僭越制度的规范,典型的做法就是不经过考试任用的程序直接任免文官;另一方面,出于技术方面的考量,西方国家越来越倾向于将行政职位的一部分特别是高级职位向社会开放,不拘一格招揽优秀人才,这淡化了考试任用的制度刚性。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以来西方文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封建君主的恩赐官职制,也有别于资产阶级两党制形成初期的政党分赃制。其主要是指通过公开的竞争性考虑,录用政府工作人员,一经录用就长期任职,无过失不能解雇,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把工作成绩同报酬(包括工资、奖金、福利等)联系起来;西方的文官按地位分为高级文官和普通文官两类,按职业又分为行政级、办事级、助理办事级、专业和科学技术级,以及勤杂人员级等多级,级中有层,层中有类,名目繁多,形成一个宝塔形结构,同时为了使政府工作不因内阁更迭而中断,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某些政治活动。

——摘编自姚文仓《西方文官制度简论》

材料二   清末文官选拔制度是在模仿西方文官选拔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学堂选官制度为核心的体系和内容。早在科举未完全停废前,学堂选官制度已开始存在,即使科举立停后,捐纳、贡生、荫生等传统选官制度依然存在。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继承了传统科举制的亮点,那就是科举的“论才”功能与学堂教育功能合二为一。同时,清末学堂选官制度也在各方面对科举选官的困境做出了修正。1905年停止科举后,学堂选官虽在形式上与科举考试相同,即均以试法取士,并给予相应出身,而且清廷自身也承认学堂奖励出身与科举无异。但是,学堂选官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注重经史以外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更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国家选官制度的演变,并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学堂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学文学外语历史地理
课时54519361111
课程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
课时20884310
A.改革具有民族特色B.重在培养维新人才
C.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旨在提升国民素质
9 . 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部分省份推行的公务员聘任制度改革。这一改革(     
A.体现了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开性B.增强了公务员队伍活力
C.有利于与西方的公务员制度接轨D.适应了简政放权的需要
2024-01-14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北京政府统治前期举行过四次文官考试(1915年、1917年、1919年、1920年),共录取1479人,其中分发在中央的学习者约有1067人。“假如这些分发的人员都得到任用,那么对于北京政府而言是一批不小的财富”。这反映出当时(       
A.人才选拔较为客观公正B.官员选用主观意识过强
C.中央权力机构不断健全D.文官任用制度尚须完善
2024-01-02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十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