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下图是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图。该图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洲际物种交流频繁B.世界联系日益增强
C.饮食文化相互融合D.自然环境状态改变
2022-01-14更新 | 447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末年,《遵生八笺》首次记载辣椒,称为“番椒”。最早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土苗用以代盐”。辣椒的扩散是伴随着农业“内卷化”进程的,人口的增殖使农民的副食选择越来越少,不得不将大量的土地用以种植高产的主食,辣椒作为一种用地少,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农青睐。

——据曹雨《中国食辣史》等

材料二   “卑湿之地”的特殊地理气候是湖南人嗜辣的客观原因。湖南人把辣椒文化视为湖湘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并由此提炼出湘人的“辣椒精神”。毛泽东诙谐地将辣椒与红色革命精神联系起来,“不吃辣椒不革命”。辣椒传入中国虽只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但辣椒文化已经完全融入中华饮食文化,在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演绎出不同风味,各地不同的辣味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代表菜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去当地品尝最地道的辣味美食。

——据张艺凡等《辣椒传入中国的地域文化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辣椒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辣椒传入中国的影响。
5 . 下表呈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的三次转移,由此可知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制定
时间科技发展战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优先发展军事、重化工业以及尖端技术
20世纪八十年代初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20世纪九十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
A.优先满足国家的安全保障
B.依据特定时期的国家需求
C.彰显意识形态的鲜明导向
D.突出服务民生的大局意识
2021-11-19更新 | 2297次组卷 | 36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级政府在防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两汉疫病多发时期,政府都采取了如发放药物、强制隔离病人、减免田租和赋税等积极的抗疫救灾举措。唐代政府通过多种手段防控疾病,如颁行医方、派遣官员赈灾送药等。宋代更是将皇帝、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医学家、宗教人士和社会民众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疫病”提升为“四大自然灾害”之首,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积极应对。明清时期,国家政策转向消极,经常性药政机构演变成在灾难时才开启的公共卫生机构,而民间社会力量则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剑光《中国古代的疫病防治)等

材料二   随着西方防疫观念和相关实践的不断传入,20世纪以后,清洁、检疫、隔离、消毒等应对疫病的举措已渐成为中国社会“先进”而主流的防疫观念。1911年,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防疫组织。19163月,北洋政府颁布了《传染病预防条例》。20世纪三四十年代,历经多次大瘟疫的近代中国终于建立起了相对健全的瘟疫防治机制,它囊括了卫生观念、疾病预防、治疗和善后等环节,涉及疾病预防、治疗的相关领域。

——摘编自杨银权《中国近代防疫体制建立探析》

材料三   19531月,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建立卫生防疫站,开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卫生监测、卫生宣教和科研培训等工作。此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原防疫大队、专业防治队等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省、地(市)县各级卫生防疫站和专业防治所、站,并建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各级卫生防疫站为国家的卫生防疫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摘编自连漪《从“防疫站”到“疾控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政府防疫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瘟疫防治机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卫生防疫举措的积极作用。
2021-11-08更新 | 3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高频考点竟赛)
7 . 有学者感叹,“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欧洲人)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少了辣椒粉调味的东欧菜吗?谁能想象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他意在强调
A.物种交换促进饮食结构变化B.欧洲各地文化差异明显
C.香料贸易推动了新航路开辟D.人文主义追求现世享受
2021-09-23更新 | 1710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丝绸大量运销于西方,在罗马成为贵族富人们普遍使用的衣服和帘幕材料。此外,中国的铁器、漆器等也输入西方。罗马帝国玻璃器皿、毛织品,印度的宝石、香料等也通过这条路而输入中国。这反映了“丝绸之路”
A.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建立
C.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影响了罗马下层民众的生活
9 .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贸易不断深入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欧洲一直在寻求向外进行商业扩张的机会。16世纪.世界所有地区的主要贸易路线已经开通。欧洲各国划分了不同的贸易路线。17世纪,世界贸易的变化更为迅速。在1600年,亚洲贸易的3/4几乎都在陆上进行,其贸易路线主要是通过中东到达地中海。但是到17世纪末,由于荷兰与英国的兴起,海上贸易取代了陆上贸易,欧洲和亚洲的贸易就转到了海上。商业优势很快从地中海转移到北欧,全球范围的商品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材料二   由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新货物的品种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消费的选择。香料、丝绸等商品,大大超过了欧洲社会消费的需要,胡椒的价格自1650年以来,一直在跌落。而茶叶、糖、咖啡、烟草和甜酒等新产品深受欧洲人的欢迎。茶叶则是普通欧洲人最重要的饮料,英国人发明了把中国茶与西印度群岛生产的糖混合起来喝的新饮法,这种混合饮料能很快提供能量,在营养方面创造了一场革命。糖在15世纪的欧洲是最昂贵的奢侈品。为了提高糖的产量,葡萄牙人在巴西殖民地种植甘蔗,开始了大规模人工种植甘蔗的时代。美洲糖产量的增加,降低了糖价,满足了欧洲消费市场的需要,却引发了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从16世纪末开始,欧洲人从南美引入了救命的食物——马铃薯,欧洲人获得了高产的、富含维生素的廉价食品。

——均摘编自李世安、孟广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

时间事件
1918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
1941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
19461948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材料一,指出16—17世纪国际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欧洲“消费选择”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食品问题爆发期(食品黑暗期)是指一个食品安全问题集中爆发,引发社会特别是新闻舆论的极大关注,社会民众广泛性缺乏食品安全感的特定历史时期。食品问题爆发期的出现和存续,依据不同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先后、快慢而不同。……所持续的时间大致在50-70年。英国的食品黑暗期为1820-1890年,前后历经70年;而美国的食品黑暗期,如果以1850年纽约“泔水奶”为起算点的话,至1906年首部食品安全法案颁布,历经50余年,若以1938年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为终点的话,则前后经历了近90年。

——摘编自孙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历史分析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目前在日本,食品安全管理有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与食品有关的法律多达13个。自1995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对《食品卫生法》进行了10多次修改。2003年,日本对《食品卫生法》等法律从立法宗旨到实施内容都做了较大的调整。修改后的《食品卫生法》将立法宗旨从“确保公众卫生”向“保护国民健康”转变,即:将以往“社会防护”的概念向以个人为关注点的“国民健康保护”的方向转变。该法除明确政府部门责任义务外,还重点规定了食品业者的责任,将保证食品原料安全、实施自主检查、建立食品生产记录等义务化。

——摘自杨蕾《揭秘日本的食品安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食品问题爆发期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