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总人口
(百万)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城镇人口
(百万)
城市化水平
(%)
1800
1825
1850
1875
1900
1925
1950
1970
1975
1997
2015
978
1100
1262
1420
1650
1950
2501
4076
5829
7207
50
60
80
125
220
400
724
1564
2681
3870
5.1
5.4
6.3
8.8
13.3
20.5
29.0
38.4
46.0
53.7
20
25
40
75
150
285
449
698
753
880
765
7.3
8.2
11.4
17.2
26.1
39.9
52.5
66.6
68.6
74
82.3
30
35
40
50
70
115
275
673
811
1801
3024
4.3
4.3
4.4
5.0
6.5
9.3
16.7
25.4
27.2
38.4
49.3

——资料来源:周一星《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第7881页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2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56页。2015年为预测值

材料二   1949年至1952年三年间,全国市镇人口从5765万增加到7163万,市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从10.6%上升到12.5%,城市职工总数从1952年的1603万增加到1957年底的3101万。这当中包括几百万由城镇个体劳动者转变而来的职工,但仍有至少几百万农业劳动力进入工厂和矿山就业。这些进城农民大多数是国家计划招来的,也有不少农民自发进入市镇谋业被城镇企业接纳。

——摘编自肖冬连著《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形成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逐步放大,城市群在整个国家发展中的权重日益增强,与此相应,治理问题就显得越发紧迫。国际经验也表明,与高速城市化进程相伴生的城乡分割、公共卫生、老龄化、风险积聚、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将会凸显,由此滋生的“城市病”已成为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自觉站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地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摘自求是网)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发展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市镇人口增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我国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后,法国的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资料显示,法国的城市化率由1946年的53.2%迅速增长到1975年的72.9%。同时,该时期也是法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黄金时期:农业现代化得以实现,乡村设施大为改善,城乡差距显著缩小,乡村多元化功能更加显现。乡村的发展对推动法国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和乡村功能拓展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节选自《法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乡村政策演变与乡村功能拓展》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7年,为中国人口城市化的正常发展时期。1953年,随着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工业化的启动带动了人口城市化的发展。1957年底,中国非农业人口达9949万人,其中,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达1500万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15.4%。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分析》

1957年,中国农民入城风气达到高潮。当时正值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关键时期,阻止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全国上下非常重要的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出《关于制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严厉要求各地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农村人口迁往城市。

——摘编自《现代中国户口迁移制度变迁的经济因素》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法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50年代中国城市化与二战后法国城市化的不同,并说明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