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社会住房是保障性安居住房。19世纪工业大发展导致人口急剧膨胀,一些企业家、慈善家出资建设“工人住宅”,产生了第一批大型房产建设公司。1894年通过《施格弗莱德法案》,旨在帮助和鼓励工薪家庭购买并拥有房产。随后,一列法案从机构设置、金融优惠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廉价住宅的政策支持。至1939年,法国建成近30万套廉价住宅,大约有一半是租赁,一半出售给小型房产所有者。二战后,法国遭遇了严重的住房危机。从1950年代末开始,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的住房建设运动开始,至1970年代,住宅建设量基本解决了战后的住房赤字。其中,64%由国家补贴,23%属于社会租赁。1980年代后,法国社会住房建设为地区社会发展综合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孙莹《法国社会住房的政策演变和建设发展》

材料二   1949年北平解放后,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适应人口增长的需要,在大力修缮旧房危屋的同时,建筑了一批新住房。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仿照西方邻里单位的手法,在复兴门外建立了一片新住宅同时又学习苏联住宅生活区建设办法,在建设工厂的同时,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工人住宅区。住宅楼房多数是3层,每户设有厨房、厕所以及上下水、甬道、路灯、各种市政管线都通到每幢住宅;在一公里的距离内商店、学校、俱乐部等服务设施齐全。居住区内建筑风格比较统一协调,庭院完整;绿树成荫,有较好的通风和日照。

——摘编自师吉金《新中国城乡居住条件的初始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法国社会住房政策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市民居住条件改善的特点及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2024-04-03更新 | 10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70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两座城市的人口为582.6万,1851年达2087.9万。1701年,北部和西北部在总人口中占43.5%,伦敦和南部占56.5%,1831年,北都和西北部49.9%,伦敦和南部50.1%。就人口的流向看,1696.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时,全国从事农业人数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642年英国成年男子的识字率仅为三分之一、到了1840年时,达到了三分之二、妇女的识字率也达到50%。同时,国家开始干预和兴办教育,19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了新大学运动,很多实用学科进入大学课堂,为社会培养了众多科技人才。

——摘编自马建康《工业革命对英国国民教育发展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晚期英国国民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3)列举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发明,并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2024-01-10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产物,也是人类重要的经济单元、居住之所和权力空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欧洲城市的黑夜,城门关闭,街上行人清空,室内停止劳作,只有巡夜人在城市中看守。

17世纪时,宗教的少数派在夜里举行各种仪式,白天受师傅控制的学徒们则在晚上逃出去跳舞、狂饮。大量酒馆在夜间经营,娱乐、赌博、演戏、跳舞等活动样样都有。17世纪中叶开始,市民们流行在夜里喝咖啡,相互交谈,各种资讯经咖啡馆这一社交场所传向更广的社会。

煤气灯以及后来的电灯使19世纪城市的商场在夜幕降临以后依旧开放,排列着高雅华丽商店的拱廊被称为“工业化的奢侈品”。在英国,剧院和音乐厅,越来越成为夜间娱乐的主要场所,新式咖啡馆开始向顾客提供报纸、杂志,顾客在店里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新闻,很受劳动大众欢迎。1816年的调查显示,女工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在劳动者的反抗中劳动时间逐渐缩短,三班工作制推广开来,夜以继日的劳作终于成为现实。

——摘编自俞金尧《资本扩张与近代欧洲的黑夜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时期欧洲社会夜间生活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中国是世界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元,到2018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251元,相当于1949年的393倍。1949年全国仅有城市132个,城市市区人口3949万人,城市市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7.3%,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仅有10个,占7.6%。到了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就已经超过美国了,已经是世界最大城市人口国家或社会。此后,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达到8.3亿人,相当于欧盟城镇人口数(2017年为3.87亿人)的2.1倍。

——摘编自胡鞍钢《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1949—2019)》(下)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
2023-09-22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永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段考(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芝加哥逐步发展成为北方产业中心,人口增至30万而房屋多为木料搭建,在1871年的大火中几近化为废墟。1880年全力重建,商业活动的大力扩展使城市地价上涨,市区人口密集,建筑师迎合投资人的意愿,采用增加层数的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6/1884-1885年,工程师詹尼设计的美国家庭保险公司大楼顺利建成,被公认为现代建筑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钢铁框架结构高层建筑。

——摘编自王鑫刚《上海高层建筑百年发展探讨》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近代新型钢铁建筑技术传进中国,由于其稳固性和耐久性,首先在工业建筑中应用。随着近代工业在大中城市的发展,为节约用地,多层工业建筑普遍出现。20世纪网,大中城市逐渐形成行政、会堂、金融、交通、文化、教育、医疗、商业、服务业、娱乐业等新型公共建筑类型。新型建筑技术也广泛地应用于城市公共建筑。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钢铁框架结构高层建筑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建筑结构技术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高层建筑发展的认识。
2024-05-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强大的政权力量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社会控制体系。新中国初期的城市社会组织体系的重构应该说是成功的,是从当时实际出发的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一种较为成功的选择,它有效地实现了部分的全面整合,在较短时间内构建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在强大的基层组织体系的保障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将一个个动乱分裂的城市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

——摘编自高中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重构》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民工大潮”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实现“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组织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时代背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市逐渐壮大起来。以商品经济为主的城市游离于传统自然经济,以传统自然经济为基础支撑的封建主们所能提供的政治和经济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实力的增加使它们积极寻求生存空间的扩展,这必定会与封建主发生正面的冲突,封建主们由城市刚兴起时对城市起的积极作用转变为阻碍作用。这时,城市中新兴的市民阶层便利用自己手中拥有的强大的经济和政治权力,联合日益强大的王权,反抗封建主的统治,继而成功摆脱了封建主的束缚与压迫,为自身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但是,城市兴起由于其符合封建主的利益,封建主们便积极支持城市的兴起并参与城市的建设,如汤普逊所说,“城市的兴起,论过程是演进的,但论结果,是革命的”。

——摘编自孙柳《论西欧封建主促进城市兴起的原因》

材料二   凡是能够提供完备齐全的生产性及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的城市,那样的企业就投资省、效率高。这就导致工业趋向于集中,城市工业逐步扩大,并发展成为多功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化生产是与农业生产不同的,它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生产系统。工业生产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面向市场、开放性的商品生产,不带有自给性。商品交换不断扩大,促进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和集中。城市是人口集中、企业集中的地方,又是生产集中、消费集中、市场集中的地方。工厂集中并靠近城市,也就进一步接近主要市场商品,也便于运输向各地扩散。同时工业生产要求工人必须在固定的时间内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固定性极强的工作,而不能像农民那样有比较充分的时间用于家务劳动。为了满足工人的需要,由此城市便产生了服务业,后来逐步演化为所谓的第三产业。

——摘编自高嵩《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并简要指出“结果是革命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西欧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的表现。
2023-05-15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广东军政府将城市近代化建设视为建立现代国家之举,仿照西方改良城市理念,初步圈定广州“市区”范围,开启了近代城市规划建设。1918年,设立广州市政公所,城市规划逐步转向以市区道路、公园和市场为主体的整体布局。1921年,广州建市。在孙中山《建国方略》理想规划蓝图的指引下,市政府开展了行政城市规划的多方面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成为全国城市近代化的典范。

——摘编自韩雁媚等《广州市建制前后规划建设实践分析》

材料二   1959年实现自治以来,新加坡从“贫民窟”发展成当前的世界城市,城市更新为其成功转型提供了有效支撑。60年代初期,政府成为最主要的公房开发者,成立建屋发展局和规划局,通过《住房与开发法》《规划法》及其修正案等。

1971年,新加坡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颁布首个概念规划,提出“建成花园城市和公共城市”的发展构想。80年代以来,新加坡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开发成为主流方式。进入21世纪后,随着新加坡跃升为全球城市联盟的一员,政府更加注重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治理体系,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摘编自任荣荣《新加坡城市更新的阶段性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州城市建设成就瞩目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城市更新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新时代广州的城市更新提出两条新的建议。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黄金水道”的交汇点,又以其地处丘陵且山脉横贯的地理优势,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六朝以来,镇江作为“东南锁钥”,身为军事要塞却并不封闭,反倒孕育着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北方移民和驻军涌入使其迅速繁荣明清时期,朝廷以漕运替代海运,镇江府漕运发展到顶峰。除了官方的漕运,地处商品经济活跃的江南地区,镇江开始作为中转商港而繁盛,沟通起各个方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旧府城西门外沿江沿河地带(今京口闸)附近建立起的商贸中心,即日后的西津渡奠定了开埠前镇江港埠区域的空间格局。在鸦片战争前夕,镇江虽常驻副都统一员,但多以商业和文化的繁荣闻名于世。

——摘编自陈文彬《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为了直接介入内陆的中国市场,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开放了一批内河的通商口岸,其中就包括1858年《天津条约》中所规定的镇江的开埠。镇江开埠后,在封建势力的打压和西方资本的蚕食下,长三角地区的铁路修筑较为落后,交通结构近代化显得步履维艰。进入20世纪,随着卢汉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及其附属路段的兴建,中国南北运输的动脉被打通;而津浦铁路与沪宁、沪杭铁路的贯通更是彻底地改变了千年来的贸易路线,极大地影响了途经区域城市的兴衰消长,镇江货物聚散码头的功能开始弱化,商业日渐凋敝。从1912年到1927年间,江浙地区的运河疏于治理,江南运河北段(即镇江段)淤塞甚多。

——摘编自张志毅《近代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概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镇江城市功能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镇江城市走向衰落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镇江城市变迁的历史启示。
2023-10-2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曼彻斯特是英国典型的工业戚市,在拥有500或1000雇工的大工厂之间,都坐落着工人阶级极其简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在一起。而市民的住房之间也混杂着众多小规模的布料切割场、纺锤制造厂、染坊和印花厂。

材料二英国于1831—1832年间经历了史上最大规模的霍乱疫情,社会各界普遍意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1848年英国政府开始着手解决工业发展给城市带来的“城市病”问题。

1848—1875年间是城市规划的第一阶段。中央政府出于疾病防治的目的,颁布了一系列卫生法案,授权地方政府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对已有街道和建筑物进行改善,并为城市居民开辟适合户外社交娱乐的场所,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初步改善。

1875—1909年间是城市规划的第二阶段。从1875年《技工和劳工住房改善法案》的颁布开始,英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住房法案,其授权地方政府清理贫民窟地区以及其他结构不当的建筑群。通过对贫民窟进行清理和重建,工业城市的市容得到明显改观。但改善方案涉及的面积一般不超过100英亩,其无法确保改善区域内的建筑与相邻区域的建筑在功能上彼此协调,城市中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

1909—1939年间是城市规划的第三阶段。1909年颁布了《住房与城市规划诸法》,授权地方机构以“规划方案”的形式,把辖区内所有土地按功能划分不同区域,从宏观角度考虑相邻建筑在功能和结构上的协调性。随着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变,工业城市近代早期存在的种种“城市病”逐渐得到医治。

——均摘编自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1848—1939年英国对工业城市进行规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48—1939年英国工业城市规划的特点,并指出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伦敦作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不断扩张,伦敦的城市形态日趋落后,城市环境不断恶化。1666年,伦敦大火为城市重建提供了契机。在王室主导下,依靠不断深化的经济社会变革,伦敦依据大火后的城市实际状况,折中设计师提出的重建方案,统一建筑规格,着重修建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城市功能日趋完备,从而完成城市形态的转变。完成城市转型后的伦敦,自身活力大大提升,也引领了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潮。

——摘编自刘聚《近代早期伦敦城市治理转型研究(16661720年)》

材料二   英国毛纺业在1516世纪成为民族工业,以科茨沃兹为中心的格罗斯特郡,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毛纺织区,随之新兴纺织城镇和纺织村庄遍布科茨沃兹地区。但这种基于传统手工技术和旧有组织方式的生产,难以抵挡新技术和机器大工业的冲击,在迈向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落伍了,西部原有毛纺业城镇逐渐“空心化”。

1966年,科茨沃兹被规划成英格兰最大的“卓越自然美区域”而进行建设。绿色的草地、白色的羊群、赭色的岩石房屋、遍布的毛纺业遗址,使得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2000年被列为国家公园。随着乡村旅游成为科茨沃兹经济新增长点和最重要的经济部门,该地区居民收入远高于伯明翰、曼彻斯特、利物浦、利兹等大工商业都市区。

——摘编自刘景华《科茨沃兹:城镇化进程中成功转身的美丽乡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英国伦敦城市治理转型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茨沃兹地区发展演进的阶段特征
2023-07-1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