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人口一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37%,但是中国城市人口最多时却只占世界城市人口的11.5%。城市人口的增长远低于总人口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在此时期仍然处于农业时代,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不能支撑城市化的高速发展。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强行纳入半殖民地体系中,城市化开始艰难起步,但仍受到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里现出发展不平衡等特征,并对20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何一民《清代的人口变化与城市化特征探析》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工业革命同步,历时教世纪的圈地运动、始于17世纪的农业革命和科学革命、与海外殖民地的国际贸易和金融联系、大量机械化工厂的兴起,共同推动了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19世纪初,许多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港口、矿山、冶炼等具有专门功能的城市迅速崛起,曼彻斯特、伯明翰、利物浦等大批工业城市跻身世界名城。1851年,英国城市化率超过50%,提前一个半世纪达到2007年的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

——摘编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国和近代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并分析造成其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意义。
2023-08-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三线建设”,重庆建立了门类较为齐备的以常规兵器制造为主,电子、造船、航天、核工业等相结合的国防工业生产体系。至1980年,“三线”新建企业加上原有兵工厂,重庆地区拥有38个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原值达18亿元,占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的20%。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重庆计划单列后,随着重庆城市经济活力和规模的提升,城区快速拓展。重庆于1997年第三次成为直辖市后,开始了现代城市化发展。重庆县城逐步改设为区。由县城到区的改变,给原来的县城带来了现代城市化发展。城市化由主城向周边扩散。为适应迅速城市化的大潮,重庆开始打造庞大的基础设施网络。当地从2009年开建的黄桷湾立交桥是该地区最复杂的立交桥之一,总共5层,匝道多达15条(现有20条——编者注),汽车可在这里驶往8个不同方向。外国投资也助推重庆经济增长。

——摘编自中央政府门户网《“三线建设”在重庆》环球网《美媒惊叹重庆25年来发展巨变》等

材料二   近五年,重庆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2.01万亿元增加到2.91万亿元、年均增长5.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形成,滚动实施三批次重大合作项目、完成投资3916亿元。成渝中线、渝西、渝万、成达万高铁全线开工,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在建及建成省际高速公路通道20个。中央部署的重大改革试点任务扎实推进,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全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五年净增市场主体107.2万户、总量突破34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5.9%。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运输网络覆盖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全国领先,国际航线增至109条,新增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53个,新增驻渝总领馆3家,内陆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重庆严格落实长江保护法,全面推行河长制、林长制,完成第三次国土调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41平方公里,实施地灾重大工程项目319个……红岩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建成投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化拓展,6个区县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覆盖。选出“时代楷模”毛相林等一批全国重大先进典型。

——摘编自《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立后重庆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重庆城市发展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重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3-06-1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011世纪,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新兴城市。11世纪后期,英国的考文垂有约6000人,约克有1万余人;14世纪初,只有几座城市超过5万人。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包括城市贵族、富裕商人、手工业者、教士、律师、教师、帮工、学徒等。1115世纪,领主常将自治特许状赐予城市,以标明相互间的权利与义务。城市市民在处理相互关系时,也往往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与封建制以出身定等级不同的是,城市中的社会等级是以财富为基础的。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人人都可以通过发家致富享有优越地位,富人也有因顷刻破产而沦为下层的可能。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材料二   近代西方工业化社会的形成,有力的改变了西方社会中传统的社会状况和生活结构,使有史以来的以农业为主要职业和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出现一个大的转变。农村人口大量的向城市迁徙,祖祖辈辈从事于农业生产的农民,迅速的转向各种工商业工作,新兴的工业城市不断涌现。这一时期的城市化依托于大工业的生产方式,破坏了原来脱胎于封建城市的那种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结构。城市中劳动人民居住条件恶化,形成贫民窟;而资产阶级在环境较好的地区建造舒适的高级住宅别墅。

——摘编自郭笑撰《西方城市化理论、实践与我国城市化模式的选择》

材料三   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19602010年)   

年份整体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
196010.3234.25.7260.54.6022.2
197013.7137.16.9866.66.7325.4
198017.6439.67.9870.29.6629.2
199022.3442.68.7772.513.5733.6
200028.5446.69.5074.419.0439.3
201036.2351.810.1176.026.1246.2

——许学强、周一星等编著《城市地理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欧新兴城市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西方城市化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并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相比不同的原因。
2023-08-04更新 | 102次组卷 | 3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人口中半数以上生活在城镇里,初步实现了城镇化。工业的发展,使各种类型的城镇都得到了发展的机遇,1821年,棉纺织厂的中心曼彻斯特的诞生,也促进了老城镇的新发展。17761851年这近百年期间,除18061811年和18361841年,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于外来移民人口增长率外,其他年份的外来移民增长率都高于或等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801年,英国有1036个大小城镇,1911年达到1541个。到1950年,大约80%的人居住在城市里,余下的20%里有许多其实也是通勤到城里上下班。19世纪初,中产阶级还大多居住在市中心,但逐渐在近郊开拓居住空间,与穷人拉开距离。

材料二   19世纪初的郊区住宅,还是紧靠老城区,以围绕广场而建的豪华联排别墅为主要形式。到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这20年中,伦敦郊区向四周全方位扩展,中产阶级甚至其他各阶级也全面参与了城市的空间扩展进程。而伦敦东区和南区的扩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码头、工厂的需要,满足工人居住的需要。某些新“地铁”线路是为失业者提供的公共项目。家用小汽车的日益普及,使城市向周围区域不断扩展一从城市到郊区,再从郊区到大都市,再到城市远郊。

——陆伟芳《英国城镇化与郊区化发展的路径与特征》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英国郊区化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9年,利物浦入港船舶374艘,载重量14574吨,出口船舶344艘,载重量12636吨,船只平均装载量38.3吨。……1730年利物浦的船舶进出口吨位达到37000吨,1750年上升到65000吨,1760年为100000吨,到1770年就突破了140000吨。……1700年利物浦居民为5000人,1720年为10000人,20年中增加一倍。1740年利物浦人口增至15000人,1760年为26000人,1773年进行人口调查所得出的数字是34407人……利物浦成为英国少数几个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不到一个世纪之内,利物浦人口增加十几倍,显然是移民造成这一情形的出现。

—摘编自张金鹏《大西洋的国际贸易与利物浦的城市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时期,广州商人已经成为全国乃至海外远程贸易商人集团中最强势的一支,其足迹遍布全国和海外。对海外,广州商人成为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商业的重要力量。对国内,广州商人更是无所不往。明末清初所撰的《广东新语》记载:广州望县,人多务贾与时逐,以香、糖、果箱等,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南走澳门。1798年,来华长期留居的瑞典人龙思泰在《早期澳门史》中记载:广州不仅是广东货流中心,而且是全中国货流中心,福建、浙江、山东、直隶等十数省“每年都有大量的产品运到这里,换取西方世界的物产和制品”;同时,“中华帝国与西方各国之间的全部贸易,都以此地为中心”。

—摘编自黄滨《明清珠三角“广州—澳门—佛山”城市集群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利物浦崛起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广州与利物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异同点,并简析广州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天津城市变化


注:①修建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天津卫城;②紫竹林商业中心;③大胡同商业中心;④经济中心;⑤政治中心

——据张秀芹、洪再生《近代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伦敦律师查尔斯·皮尔森发现,由于当时的通勤只能依靠步行,因此,他计划修建一些城市边界的铁路线,并将其中心路段设置在中央城区街道的地下,他希望新路线可以帮助人们搬离城中心的“窝棚”,在花园围绕、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下生活。1863年1月,全长7.5千米的地下铁路宣告完工,遗憾的是,皮尔森已于完工前一年9月离世。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开拓者在地下铁路开发的道路上接力前行,一群富有远见的人打造了伦敦地铁,让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体系,更是伦敦得以发展到现有规模不可或缺的关键机制,如皮尔森所愿,地铁延长了人们的居住距离,同时也保持了中心城区的紧凑和开放。伦敦地铁成了伦敦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著《铁路史——火车、工程师与工业文明的故事》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天津城市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地铁修建对于伦敦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
7 . 下列材料是某旅游网站对广州市旅游景点的介绍,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南越王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出的是1983年发现的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之墓。博物馆整体布局以古墓为中心,上盖覆斗形钢架玻璃防护棚,象征汉代帝王陵墓覆斗型封土。出土珍贵文物1000多件,墓中出土文物尤以铜器和陶器最具南方越族文化的特色。还出土了秦代“张仪”戈、匈奴文化特色的蓝色平板玻璃、古波斯银盒、非洲象牙等,都是一批有意义的稀世珍品,被世人誉为“岭南文化之光”和“国宝”。

【沙面岛】沙面岛,旧时名叫“拾翠洲”,是珠江中冲击而成的沙洲,因此后被叫做沙面。沙面曾是广州重要的商埠,鸦片战争之后,这里沦为英法两国租界地,在历史的百年里,这里曾设立十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岛上共有150多座欧式风格建筑。如今的沙面温存、柔软、曼妙、缓慢,留存着异域风情的老故事,包容着老时间留下的历史韵味,又丝丝缕缕透出岭南的悠闲优雅。

【珠江新城】广州的珠江新城是广州的新城市中心。作为广州的CBD,珠江新城和北京商务中心区与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三大国家级中央商务区。珠江新城是现代广州的象征,已成为华南地区总部经济和金融、科技、商务等高端产业高度集聚区。在这里,有高楼林立的现代天际线,有造型独特的“小蛮腰”广州塔,还有商场、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一应俱全的服务文化设施。沿着珠江江岸观赏珠江新城夜景,成为领略广州城市风光的最佳方式。


(1)根据材料,分析广州市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中外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023-01-2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二0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医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城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局限及其原因。
2022-07-1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从19世纪开始,英国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就曾提出过一些关于城市环境治理的改革方案,比如霍华德的田园城市主张、盖迪斯的城市有机综合体理念等等,而查德威克所领导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更是直接推动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的通过。1835年英国议会便通过法令,要求在城镇建立公共园林,在街道和公路两旁大量植树。英国政府也逐渐告别“自由放任”,成立了中央卫生总局和地方卫生委员会,颁布《工业分布法案》为大城市设置了人口和工厂密度上限,开展了大规模的煤气市营运动,关闭淘汰了落后的煤矿产能,推动石油和天然气等现代能源的使用,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新科技、经济金融、文化教育、旅游度假等现代服务业,并通过学校教育、公众科普以及医疗宣传等方式不所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程度。

——摘编自石峰可《近代以来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经验探析》

材料二   二战后的美国在联邦政府的大力资助下公路里程迅速增长,1970年达294.6万英里。汽车增长速度更快,到1978年平均每1.5人拥有一辆汽车,而生产汽车的福特公司占地1000多英亩,拥有7.5万工人,厂内铁路运输线达93英里。战后,黑人大量进入城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12个大城市的黑人乙占美国黑人总数的28%,城市住房需求量增大。这一时期,联邦住宅管理局推行住宅抵押保险制度和住宅补贴制度,促进了美国住宅建筑的繁荣。在发放货款时,新建的、环境良好的社区,偿还抵押货款的安全系数被评为最高。至1970年,美国郊区人口已经分别超过了中心城区和乡村人口,郊区成为美国社会生活的主体,美国成为一个郊区化国家。

——摘编自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动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成为郊区化国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2022-04-27更新 | 270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届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城市化下世界与中国】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美国政局逐步稳定,城市人口占比 20%左右。1890年以后,工业革命加速发展,城市人口比例逐步攀升。随着交通的进步,美国大城市的交通更加便利。在接下来的20年里,生活在城市地区的美国人增加到 5000 万。在 1920 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美国人的总数超过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人。

——摘编自李超《城市化∶经验回顾和路径启示》

材料二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指出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 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 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 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美国城市化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选取一个阶段,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城市化的历史条件及其影响。
2022-01-18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一轮综合检测(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