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是建立城市和市镇的伟大时期。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农村人口在1911年多于1841年,但是它们在农村家庭人口成倍增加的年代确实也接受了乡村外流人口,此种移民似乎在19世纪40年代达到高峰。1851 年后情况发生变化。煤田周围居住稠密人口,煤矿人口是整个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新矿工原是移入的乡村劳动者;但是煤矿人口的增加也有本身自然增殖的因素,煤矿人口的自然增殖速度在许多年份中比任何部门都高。到19世纪中期,乡村和城镇的人口大约各占一半,以后天平倾向一边,到1871年城市人口已占有大得多的比重。在随后40年中,农村和农村经济在国民生活中退居次要地位。

——摘编自[ 英]W. H. B.考特著《简明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在物质方面和技术方面的进步和成就是十分巨大的。但正是这种进步和成就,使社会失去了原有的协调与平衡。“已近两个世纪的现代文明在人们合作能力上没有扩大和发展,而在发展物质的科学的神圣的名义下不知不觉地做了许多事情损害着团体协作和处理人事能力的提高”。一位澳大利亚人说道:“科学的发展能够使我们认识一切,唯一的例外是,人类迄今仍不知道如何和谐地共处。”

——摘编自[美]乔治.埃尔顿.梅奥著《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19世纪英国城市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英国城市化的影响,并给出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合理性建议。
2 . 1831-1839年英国农村地区的死亡率约为18.2%,而城市高达26.2%,尤其是新兴的工业城市死亡率更高,1831-1841年间,伯明翰每千人的死亡率从14.6上升到27.2;曼切斯特从30.2上升到33.8。这一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     
A.源于城市化带来的公共卫生危机B.由恶劣的手工工场工作环境导致
C.提升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D.为马克思主义诞生提供理论基础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江南市镇的起源,早的可以追溯到宋代。北宋还比较少,到南宋数量就多起来了,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传统江南市镇发展的高峰期;明清江南市镇在1909年以前,都不是正式的行政建置,仍然是按乡村的规矩来编制地域(都、图、里、保)、且与四周乡村犬牙交错,也有农田与农民,它是政治行政体制外自行生长出来的东西、是农村商品经济、市场贸易发展的产物。市镇具有乡村商贸市场“中心地”的性质,衬托并支持着城市的生存与发展。在我看来,明清江南市镇还是相当自由的,彼时政府管得很少。在市镇可以感受到一般人的悠闲与淡泊。无论是戴毡帽的乡民,还是穿长衫的“先生”,街上相逢一笑,或许他们还是经常往来走动的亲戚,乡民认镇上人为干亲的也常有。生活很平常,人与人的感情靠得很近,没有城市里的那种疏离感与紧张感。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其历史价值初探》

材料二19世纪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思想,一直是城镇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建设一种结合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为了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受其思想影响,英国建设了一些大城市周边的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花园城市。现在的英国,很难再看见以牺牲农业和农村为代价,人口向伦敦等大城市迅速聚集的“单向型城镇化”。相反,大城市人口向周围的小城镇、卫星城镇转移和流动成为了发展的主流。这一点,由于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特别是铁路网络而显得尤其成功。

——摘编自周逸《英国城镇化为何不大拆大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田园城市”思想对英国城镇化的重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认识。
2022-07-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城市规划历史悠久。在《周礼考工记》中记载:“医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道。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左传隐公元年》孔疏:“王城方九里,公城方七里,侯城方五里,爵城方三里。”《管子》提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摘编自《西周时期城市规划理念探讨》

材料二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有着一系列的局限。一方面,由于城市变革更多的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动荡的社会环境,因而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另一方面,近代因素在中国社会的渗透和扩散,在地域空间上很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城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口岸地区与非口岸地区在近代化形式和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更进一步讲,中国近代的城市化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外力强制的移植,必然与中国社会产生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从而走上一条扭曲的道路。

——摘编自陈国灿《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历史透视和现实思考》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局限及其原因。
2022-07-1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自行车的历史




19世纪,骑马出行还是很受欢迎的出行方式,但养马需要专人打理,马粪也会给道路带来污染。1817年,冯·德莱斯男爵发明了能够保持平衡的“跑步机”(甲)。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前轮安装了脚蹬的“米肖自行车”吸引了成千上万人前来参观。这种装着木头轮子的自行车价格昂贵,是富有阶层的娱乐工具。1870年,一种配有钢质辐条的车轮诞生。1885年,英国人约翰·斯塔利发明了罗孚安全自行车(乙)。1888年,充气轮胎的发明提高了骑行的舒适性,自行车逐渐流行起来。不少女性加入骑行行列,她们抛弃沉重的裙装,走出深居简出的生活,“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与自主”(丙)。

20世纪上半叶,自行车大批量生产,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普通民众的宠儿。“工人和职员不必住在工厂附近,可以选择享受郊区的环境;农民不必困在乡野,而可以选择体验城市的繁华。”自行车形成完备的生产、销售和维修体系,许多知名的汽车制造商,如法国的标致和德国的欧宝都是靠自行车制造起家。二战后,汽车行业蓬勃发展,远距离高速的舒适体验使汽车取代自行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七十年代后,因石油价格上涨、工业污染以及汽车带来的交通拥堵,一些国家重新倡导自行车交通。近年来,与移动互联技术相结合的共享单车兴起。自行车没有噪音和污染,又能锻炼身体,深受城市精英阶层和健身爱好者的喜爱,成为引领时尚的新潮流。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交通与社会变迁的视角,解读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有人记载煤气灯照明的情形:“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据此可知(     
A.工业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B.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D.上海是中国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地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里阿纳·波利阿纳住宅,属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所有。从7月1日起,店铺及其附带的前廊、楼上的公寓和宽散的居室将被出租。打算承租的人可与格纳埃乌斯·阿雷乌斯·尼基迪乌斯·梅乌斯的奴隶普里姆斯商约。

——《拉丁铭文集》收录的罗马时代写在公寓墙上的广告

注:《拉丁铭文集》出版于1871年,主要收录了在罗马庞贝城和赫库兰尼姆城市采集的城市生活内容。

材料二   1986年我国发行的普23民居普通邮票(部分)


材料三   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制之下的印象。超过165公里的新街道一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遮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甚至城市的下水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美)巴里,伯格多尔著《1750一1890年的欧洲建筑》


(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一对研究古罗马市民生活的史料价值。
(2)请选择其中一枚邮票,概述该民居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居的建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城市化从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8 . 1859年,巴黎进行了大规模城市改造和建设,建成了环城道路,大小街道都用煤气灯照明,修建了许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住宅区、图书馆、公园、医院、火车站及公共雕塑等,并建造城市地下水道和供水网。与巴黎城市面貌改变相关的因素有(     
①休闲娱乐时间的增加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
③人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交通等科学技术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官方传统:涉及地方府县城市皆须建置官方设施,如坛庙、救济场所、学校、仓库、旌表申明设施等,对选址、规模、式样等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民间传统:参与选址、择向、山水格局建构等工作处理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和人工建设中的具体工程技术问题。

士人传统:保障着官方法规以适当的方式落实于城市具体的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经济状况之中,不懈追求和谐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孙诗萌《浅论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三个传统”》

材料二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轫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化的包围而开始了艰难的近代之旅。

——摘编自涂文学《中国近代成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理念。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022-07-08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到了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重要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人们思想
C.西方殖民扩张的结果D.宗教改革兴起唤醒民族意识
2022-07-07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