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洲思想的近代转型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其后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等多个阶段,至终迎来18世纪启蒙运动的高潮,而其后果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历时足足有五个世纪之久。

——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材料二   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体制,但是邦联体制在战后很快面临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到1786年初,美国全部债务合计超过了4200万美元,而各州每年向邦联政府仅上缴50万美元,只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币制也不统一、致使国内商品流通不畅,政府无力保护美国商人在海外的利益;邦联政府无权维持军队。1786年,谢斯起义发生后,无兵又无钱的邦联政府一筹莫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需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1787年美国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

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欧洲思想转型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2024-03-30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蓝”并不是现代中国人的独创,据出土的珠料和管料推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尚蓝”已成为贵族审美的嗜好,并成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古人不畏险阻从遥远的异国他乡采购青金石作为蓝色颜料来装饰佛像,以示对信仰的虔诚。唐代的窑工们,将“波斯蓝”与中国“瓷”相融合而烧成青花瓷器,浑厚华滋。经历了两宋时期的没落,青花瓷在蒙元时期得到迅速发展。烧制元青花瓷的高铁低锰的钴土矿(“苏麻离青”)来自波斯。元朝政府于1278年在景德镇设立了专门烧造贡瓷的“浮梁瓷局”,烧制出的青花瓷颜色稳定、沉静,而且在烧制瓷器的温度、质地及装饰手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青花瓷也因其高贵典雅的艺术水准而成为14世纪大规模对外出口商品之一。……元、清两代因信仰萨满教而崇尚天蓝色,明代统治者因信奉道教而推崇青蓝色系。几经历史淘洗,“中国蓝”终于成为华夏文化记忆和对外和平交往中繁荣发展的见证。

——摘编自邹文兵、曾璐《“中国蓝”:色彩情感与品牌视觉形象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以来青花瓷快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蓝”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亚季风带的充沛降水与华北、江淮与江南的辽阔冲积平原的优良宜农条件,使东亚大陆很早就形成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规模巨大的人口——经济——文明复合体。中华文明的独创性与高度发展水平,使古代中国人有很强的自信心与包容性,不畏惧开放,乐于与其他民族交往,并学习其优秀成果。中华文明史上也没有跨洋越海侵夺他人国土财富、划分势力范围的弱肉强食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各国人民不畏旅途艰险往来于东西之间,“丝绸之路”就是这样形成的。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材料二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在现有的国际规则下和平发展,寻求新的生长空间的。从中国的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极其巨大的生产力。而过去那种靠投资、出口,不计资源、环境与劳动力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从国际条件看,既往一二百年中,世界形成了少数西方发达国家与多数发展中国家对立的局面,西方国家从未真正关心过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福祉。这些国家若能选择与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不但能改善其本国的经济,也创造了更大的社会需求,进而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新的成长空间。

——摘编自梁昊光、张耀军《一带一路》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丝绸之路”开通的主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汉代丝绸之路与当代“一带一路”的共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代中国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具体措施。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历史的新篇章。新中国将历史遗留下的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的称谓、地名等分别予以禁止、更改、封存和收管。通过派慰问团,组织参观团和访问团,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等形式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的组成、类型、区域界线、行政地名、名称等问题都作了具体规定,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后,全国人大颁布有关法律,增加一些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1990年,新设少数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主要用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1992年,我国实行沿边开放战略,国务院将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等省的部分地区列为沿边开放城市。

——摘编自王铁志《新中国民族政策发展微历史轨迹制时代特点》

材料二   美国是移民构成的国家,建国初美国明确了不同民族(种族)潴居、不设专门区域政策。内战后,联邦政府不惜动用军队和国民警备队来强制执行种族平等、取消隔离的法律,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通过三次《民权法案》,给予黑人和其他种族(民族)平等的选举权、教育权、就业权、婚姻权、公共设施使用权等。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英语推广组织促成了19个州宣布英语为官方语言。为应对不同民族(种族)语言文化多元化的现实和需求,截至2001年,美国全国开设了150多种语言的课程……随着移民数量的持续上升,亨延领认为,盎格鲁—新教传统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尤其是墨西哥移民,他们缺乏融入美国社会的兴趣且规模巨大,使美国分化成为“两个民族、两种文化和两种语言”。

——摘编自楚树龙、李扬《美国的民族、种族政策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024-02-15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洛克艺术萌芽于文艺复兴运动,那时,人文主义者将个人情感汇入宗教艺术的创作中,欧洲封建统治阶级利用重商主义,聚拢了大量财富,极其需要满足日益膨胀的欲望和外部感官享受。巴洛克艺术家们喜欢艺术效果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并想方设法地予以表现。他们将激情和想象力融为一体,赋予豪华的艺术作品以摄人心魄的魅力,使人久久沉迷其中。

——摘编自朱亚娥《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作为大革命的回声,欧洲出现了一股燥热的文学浪潮,这就是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地表达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感受,极力塑造同周围现实或者统治集团格格不入的天才人物或叛逆性格。浪漫主义作家对大自然有强烈的爱,雄伟奇异的大自然或异域风光,往往是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

——摘编自王丽娜等《西方文学作品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文学各自的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洛克艺术和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不同背景。
2024-02-0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展开无情抨击,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接受新思想,他们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运用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不仅有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们认为,应该全面地引进西方文化,尤其应该引进西方崇尚个人自由的价值观,最根本的是确立个人独立平等的人格和进取精神,努力用个人主义取代家庭本位,尊重个人自由。个人主义不是利己主义,不是以现实中的个体人为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家庭本位倾向,使个体失去其主体性。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的启蒙思想者还号召国人负起民族、社会、历史的责任,用世界眼光观察一切,绝不能以“国情”为借口拒绝学习世界其他文明。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家在行动上的特点,并简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新文化运动与法国启蒙运动的相同之处。
2024-02-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把公元前8——前3世纪称作“轴心时代”。他认为,这一时期,中国、印度和希腊都产生了著名的哲人和思想家,他们对如何治理国家、人与人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见解。这个时期文化和思想上的创造,深刻影响了此后各个文明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6页

材料二   历史上推行乡村自治的儒者们,把乡里自治的传统一直追溯到周代。经常被引用的古籍,如《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孟子所描述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也是后人乐于称道的。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宋代陕西省蓝田县吕大钧制定的《吕氏乡约》。这个乡约的四大宗旨是使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由人民公约,而不是官府命令。“由人民主动主持,人民起草法则,在中国历史上,吕氏乡约实在是破天荒第一遭。”(2)成文法则。中国农村的成训习俗向来是世代相续,口头相传,从没有见之于文字,见之于契约。而制度必需成文,才可能行之广泛。(3)以乡为单位而不是以县为单位,从小处着手,易收功效。(4)自愿加入。“其来者亦不拒,去者亦不追”。(5)民主选举。“约正一人或二人,众推正直不阿者为之。专主平决赏罚当否。直月一人,同约中不以高下、依长少轮次为之,一月一更,主约中杂事。”(6)以聚会的形式,使乡人相亲,风俗淳厚。“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7)赏罚公开,“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用记录在案督促众人,用开除惩罚不可救药的。(8)议事民主,“若约有不便之事,共议更易。”

——据百度·百科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具体史实,论证雅思贝尔斯关于“轴心时代”的观点。分析这一时期东西方思想巨变的共同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吕氏乡约》制定的因素及社会价值。
2024-01-3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72年,一个西班牙名字为“迭戈”的中国人向西班牙法庭请求恢复其自由人身份。法庭记录写道,迭戈自称来自中国,六七岁时被一个西班牙人从故乡带到利马城(今南美秘鲁),接着经由陆地到达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地,后来又到达葡萄牙里斯本。此后,他因听信塞尔维亚有很多中国人,而来到西班牙。在塞尔维亚,为了能够返回故乡,迭戈勤奋工作并小有积蓄,但他的主人莫拉雷斯却要将他转卖他人,于是迭戈将其告上法庭。这场官司前后持续了三年,最后法庭判决迭戈胜诉。

——摘编自龚缨晏、胡刚《16世纪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印第安斯人”诉讼案》

材料二   1875年,18岁的丁龙被人以“猪仔”的身份从中国贩卖到美国加州。当时的美国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参与铁路建设并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客死他乡。丁龙在铁路投资者卡朋蒂埃的企业里做工,由于他做事勤恳,赢得信赖,后来成为卡朋蒂埃的管家,并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势加剧,丁龙遂请辞回国,卡朋蒂埃许诺给与丁龙一个愿望。令人惊异的是,丁龙希望提出希望把它终身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来研究他祖国的文化,推动美国人理解和尊重中华文化。在卡朋蒂埃的捐助和努力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这后来成为全美研究中国文化的权威机构。

——摘编自裘伟廷《丁龙——一位创造美国传奇的华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迭戈由中国辗转来到西班牙的路线,并概述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迭戈、丁龙为代表的的海外华人群体的影响。
2024-01-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学联体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博洛尼亚大学地处意大利北端、雷诺河畔,是欧、非、亚三大洲的交通要道和贸易中心。作为一个自由城市,博洛尼亚在11世纪繁荣起来,各路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比比皆是。1088年,被后人誉为“法律之灯”的欧内乌斯在博洛尼亚创办了法律学校(博洛尼亚大学的前身之一),他杰出的声望招来了大批老师和学生。在博洛尼亚大学,老师成立自己的行会,学生也有自己的社团,慕名而来的学生数量众多,并且大多出身尊贵,地位显赫,反而获得了大学的掌控权,教师仅保留对学生进行考试、发放教学资格证书或制定公共试用期的权力。

——摘编自李飞《大学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德国哥廷根大学被誉为“数学的麦加”。但自1933年德国颁布了《重设公职人员法》以来,多名数学家被迫离职。截至1935年底,巴有44名德国数学家被迫离职,其中以犹太学者居多。1941年底,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应用数学的重要性成为共识。德国数学家库朗在纽约大学创办了库朗数学科学研究所,涵盖了数学、力学、计算机、统计和概率论等研究方向,其研究团队中成长出了9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彰显了巨大的成效,研究所也被誉为“世界应用数学分析之都”。

——摘编自李工真《20世纪“世界数学研究中心”的洲际转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博洛尼亚大学创立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人才流亡美国的影响。
2024-0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联考备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联考(五)历史试题
10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卢永根(1930年—2019年),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其相关研究被学界认为是目前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系统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他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从1983年开始,卢永根担任13年的华农校长。他打破学校面临的人才断层困局,给有能有为的年轻人拓展了广阔天地。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教师,卢永根同样以他的一腔爱国热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研究生、青年教师和出国学习访问的学者。温思美、彭新湘等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也正是在他的感召下,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回到祖国,来到华农,成为各自研究领域的中坚力量。2017年3月,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蓄合计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

(1)根据材料,概括卢永根院士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永根院士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