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西欧的学校教育最初笼罩在神学迷雾之中。教会在教堂和修道院里大多附设有教会学校,主要培养神职人员,文学、艺术、法律、哲学和自然科学都是宗教神学的“婢女”。11世纪时,城市里出现了私立的行会学校、市民学校等,主要培养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这类学校注重商业、法律和数学知识的传授与计算的训练,有的还用本地民族语言讲授,很受人们的欢迎。与此相应,一个新的职业塾师阶层形成,他们以教育为职业,其中不少人既精通神学,也熟谙法学、古典哲学乃至自然科学。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第2版)

(1)据材料,概括11世纪后西欧学校教育出现的新趋势。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趋势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迅速上升。泉州成为内连晋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番商”出身的蒲寿庚长期掌管市舶司,其家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街头出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况。

——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材料二: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在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的基础上,增加了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航线。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

——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迁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海上丝路变迁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中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重大变化,陆上丝绸之路中断和阻塞,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汉代的中国海船航行到印度黄支国,还有“苦逢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到唐代中期以后,中国商船从广州航行至波斯湾尽头的末罗国,航期只需89天。除了丝绸外,沉重而又易碎的瓷器成为外销出口的大宗商品。在进口的货物中,唐代的统治阶级对香料需求量很大,而香料的产地集中在大食和南海地区。不论是陶瓷的出口,还是香料的输入都对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把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 16世纪的航海探险和建立殖民帝国使局限在狭隘范围内的地中海贸易扩展成为世界性的事业。意大利城市对东方贸易的严密的和狭隘的垄断已经彻底被打破。热那亚、比萨和威尼斯从此相对地默默无闻,而里斯本、波尔多、利物浦、布里斯托尔和阿姆斯特丹的港口船只汇集,商人的货物架上堆满了商品。除了东方的香料和纺织品以外,现在又有了北美洲传入的土豆、烟叶和玉蜀黍,西印度群岛的糖蜜和甜酒,南美的可可、朱古力,非洲的象牙等。从西半球大量运进白糖、咖啡、大米和棉花,使这些物品不再成为奢侈物件。海外发现和征服海外领土的另一个显著结果是贵金属的供应的增长。事实上,几乎要在五十年以后,从美洲运来的财富的影响才发挥出它们的威力。

——摘编自[美]伯恩斯、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代中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对外贸易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023-10-0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俄国社会形成了普遍的饮茶之风,在许多俄国人看来茶叶的价值已经远超货币,随着欧洲与俄国对茶叶需求量扩大,穿过蒙古草原延伸至圣彼得堡以及欧洲各国的万里茶道。万里茶道涵盖了茶叶的栽培、采集、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其中晋商是贸易中的主力,取得了在蒙古地区的垄断地位。以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为标志,中俄以国家名义承认边境贸易合法化。这也是万里茶道由官方开始经营的开始。

——摘编自倪玉平《万里茶道:清代中俄茶叶贸易与北方草原丝绸之路研究》

材料二 茶叶在欧洲发展过程中与各国传统风俗和饮食习惯融合,形成各国独具特色的茶文化。17世纪,荷兰上层社会风行品茶,妇女举行茶会招待亲友,为女性提供了饮茶和交流的空间,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的男女平等。英国根据本国文化进行创新,为促进国内糖的消费,鼓励人们饮茶时加入糖,同时饮茶有益健康在英国形成共识。欧洲人创造出许多和茶相关的优秀文学和艺术作品,另一方面欧洲茶馆的活动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摘编自车兵、蓝江湖《丝绸之路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代中俄茶叶贸易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茶传播的世界影响。
2023-09-2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始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汉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就逐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的文化共同体,之所以说是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为祖国的疆土的开发、建设,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汉族与少教民放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家园,其中积流着民放的智思、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材料二   1840年以来,中国文化迈入从传统走向近现代的转型,19世纪未,从康有为到孙中山,仁人志士从西方文化体系中寻找救国良方多方努力,但均未成功;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同样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后,才使中国最终摆脱百年困境,走向独立富强,中国人之所以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与此同时实践也证明了中间文化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二者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

——摘编自曾加荣《中国传统文化概要》

材料三   当时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的吸引住……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军事才能的尊重,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如瓷器、丝绸和漆器等开始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恨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在近代发生的新变化。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023-09-16更新 | 119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带来了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后,中原人民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会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

——摘编自曹文柱《乾坤众生》

材料二   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显然缩小了的数字,在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人数,1845年一百八十人,1849年二百八十人,1851年二千零六十六人。香港总督包令(18541859年在任)在亲眼看见厦门掠卖华工的情况后,不得不承认:几百个苦力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夏威夷群岛)等印记。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三版)

材料三   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

——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四五十年代经厦门被掠卖出国的华工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社会“高度的异质性”形成的历史背景。
2023-09-08更新 | 113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茶叶与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紧密相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率10万精锐骑兵进犯京师,史称“庚戌之变”。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正是今天看来如此平凡的茶叶……随着茶的传播,华夏与番夷有了更深入的往来,通过贸易饵诱、文化渗透,最终在心理上获得西边少数民族的认同,中心也随着茶的传播而发生空间上的迁移,最后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通过茶传播、贸易、饮用而形成的藩篱,实非修筑的长城和其他防御建筑工事可比。防御工事实际上是目所能及的山河界限。在文化形态上,这是一种隔绝、封闭与保守的文化形态,阻挡了民族之间的交往。但茶可以跨越看得见的疆域,抵达那些看不见的极边之地。

材料二   茶叶改变了英国的社会阶层,尤其是下午茶会和茶馆的出现,几乎起到了重塑英国文明的作用。英国的饮茶风气最先在上层社会的贵妇中传开,然后被中产阶级妇女所接受。在英国早期的酒馆和咖啡馆里,只能看到男人的身影,英国妇女还曾发起过抵制咖啡的运动,她们认为咖啡带坏了英国男人,让他们彻夜不归。但茶叶不一样,性情温和,适合妇女和小孩。手握茶壶的女人就好比拿着刀剑的武士,参与的人只能屈服于她。这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材料三   2005年,立顿销售了360亿个茶包、7万吨茶叶,产品打入了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销售额突破了15亿英镑(约合28亿美元)。而其在研究经费上的投入同样惊人,每年占销售额的0.7%。涉及顾客饮茶的习惯、饮茶的流行趋势,如何沏茶,顾客对茶叶颜色、味道、包装形式的喜好,影响顾客茶叶选择的原因……全世界每年茶叶需求量达300万吨,供应量达350万吨。中国每年产茶120万吨,仅有30万吨出口,虽然产茶面积世界第一,但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却较弱。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周重林等《茶叶战争:茶叶与天朝的兴衰》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明朝为防御蒙古采取的军事措施,并分析茶叶在明朝边疆治理中所起的作用。
(2)列举两例茶叶对欧洲国家文化习俗的“重塑”。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饮茶风尚席卷欧洲的时代背景。
(3)对于以立顿为代表的跨国公司,人们评价不一。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围绕当今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和中国茶叶发展的现状,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8-29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巴楚县巴楚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对道德和政治关系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思想主张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得到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2)思想的创新和政治的支持才使该思想成为主流,按“思想家一统治者”的思路概述儒学在材料二示意图中“b”段和“d”段出现高峰的原因。
9 .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大批耶稣会士来华,其中包括利玛窦、邓玉函、汤若望等人。他们在接受中国传统风俗与生活方式的前提下,传播西方文化。地理方面,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数学方面,利玛窦、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物理机械工程方面,邓玉函、王徽译绘《远西奇器图说》;此外,还涉及天文历算、水利技术、欧洲古典哲学、美术、音乐、建筑等方面。就其知识水平而言,基本上代表当时欧洲知识界的平均或最高水平。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儒家思想在西方传播较晚,当时近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印刷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16世纪末,耶稣会士来华后翻译了“四书”“五经”。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西方之间的对话处在平等的位置上,耶稣会士们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伏尔泰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他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并把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政体之一。有学者认为,“在欧洲,特别是在法国,17和18世纪的整个思想模式发生了转变,而转变之后,在许多方面与孔子思想都很相似”。

———摘编自郝景春《儒家思想在西方的传播》

材料三   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西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时期处于世界另一端的东方中国正值强盛时期(清康乾统治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经过耶稣会士翻译介绍到欧洲大陆去的。他们的目的原想证明儒家文化与基督教的一致性,从而为自己传教扫平道路,却不曾想为反宗教论提供了极好的攻击宗教文化的武器。当时欧洲正处于反对宗教而主张理性的时代,而非宗教的儒家文化来得正合适宜,因为罗马教会认定孔子学说为“异端邪说”,那么“异端邪说”的儒家学说必然会被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用来攻击罗马教会本身。因而他们对于非宗教的孔子学说的理性观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崇拜。

正如赖赫韦恩在《中国与欧洲》一书中说:“那些耶稣会中人,把中国经书翻译出来,劝告读者不但要诵读它,且须把中国思想见诸实行。他们不知道经书的原理,刚好推翻了他们自己的教义;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不但介绍了中国哲学,且将中国实际的政情亦尽量报告给欧洲的学者,因此欧洲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便能逐渐了解,而中国政治也就成为当时动荡的欧洲政局一个理想的模型。当时欧洲人都以为中国民族是一个纯粹德性的民族了。”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界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