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佛教刚入中国时,被儒家批判为“无君无父”。但元代重编的《敕修百丈清规》第一页就写着“大智寿圣禅寺主持臣僧德辉奉敕重修”,用了“臣僧”二字,而且将称颂祷拜君主的《报恩章》置于供养佛祖的《报本章》之前,代表着出家人彻底摆脱了不拜俗的戒条。这表明元朝时期(     
A.佛教伦理中国化B.佛教成为国教C.佛教完成世俗化D.佛教儒学合一
2 . 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
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
2023-09-23更新 | 1229次组卷 | 18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700年1月7日,法国凡尔赛宫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世纪之交舞会,名为“中国之王”。舞会上,国王路易十四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中,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华丽登场,引得全场围观的人连连赞叹。这反映出当时(     
A.法国贵族阶层崇尚中国文化B.法国是欧洲中国热的引领者
C.中法两国经济文化水平接近D.殖民侵略促进了中西方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世纪,法国的伏尔泰、英国的奥利弗·哥尔德史密斯、德国的莱布尼茨等都在自己的不同著作中介绍中国儒家的仁政和德治,宣扬仁政和德治下君主专制权力实施的榜样,倡导君主不以君权神授而要以道德和民生为准绳。据此可见(     
A.启蒙思想以儒学为借鉴寻求欧洲现代精神
B.仁政和德治均具有超越时空的文化生命力
C.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
D.中华古老文明蕴含着理性与宽厚包容精神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养、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责“中国没有法治观念”。两位思想家的认识都基于(     
A.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B.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
C.以儒家精神丰富启蒙思想D.中西法治文化的差异
6 . 某西方学者曾说:“中国炼丹术的基本思想向西推进,传遍了整个欧洲......如果我们承认炼丹术是近代化学的先驱,那么中国炼丹术原有的理论,便可看作制药化学最早的规范。”据此可知(     
A.中国古代炼丹术具有科学的理论原理B.中国最早创立了近代制药化学学科
C.中国炼丹术对近代化学产生了重要影响D.西方近代制药化学完全从中国引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时产生了中国与西方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物品大交换。原产于中国的桃和杏被丝绸商人带到了西方,梨和桃也传入印度。同时,西方的大量植物也随着商业交流而遍布中国的土地,如苜蓿、葡萄、胡桃、石榴等四大作物,还有胡麻、胡葱、黄瓜等;印度和罗马的马戏和戏法也从西域传入中国,《汉书》更是总结了戏法的所有形式。这些异域的文化加上舶来的植物、马匹,共同丰富了汉代的社会,促进了多元文化的融合。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

材料二 明清之际,有别干拉丁字母的方块字一方面引起了西欧人的广泛兴趣。另一方面也成为西欧人学习汉语的一大挑战。在欧洲汉语人才稀缺、双方接触受到限制及汉语教材匮乏的情况下,西方学者创造了汉字记忆术、从索引学角度理解汉字、通过推测研究汉字、从部件构形认识汉字等独特方法,还编写了很多汉语教材,如《西国记法》《大中国志》《中国图说》《华语言话语法》《汉语札记》《通用汉言之法》等,由此逐步了解中国,学习和研究悠久的中华文明。与此同时,伴随西方“汉语热”的兴起,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对西欧社会产生了显著影响。

——摘编自严靓雯《明清时期来华西方人所编汉语教材中的汉字教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中国与西方“物品大交换”产生的历史条件,并概括汉代中西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语引起西方人广泛兴趣的原因及中华文明的西传对西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8 . 下图为日本京都周边地区出土秦汉文物分布图。据此推断,秦汉时期(     
A.中国文化远播海外B.中日民族交流开启
C.日本成为中国附属D.朝贡贸易体系确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延续力和融合力,表现出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有人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视作一条大河,将文明的起源、传承、发展连为一体,比拟于河水的源、流、汇。中华文明始自涓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先后发祥,如满天星斗,又如重辫花朵,是谓“源”;而后逐次凝聚,成涧成溪,沿民族融合、交流互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不断演进,是谓“流”;荟萃精华,兼济天下,创造基于人民福祉的思想、制度体系和科学文化艺术成果,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是谓“汇”。

——摘编自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


围绕中华文明的传承,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形成以后,经历夏、商、西周三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秦汉时期形成大一统的格局,一个强大而稳固的文明中心确立并且不断地向外辐射,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潮。中国的稻谷、丝绸、茶叶、陶瓷、漆器、医药等源源不断地输往东南亚等地。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圈日益成熟B.中国同东南亚等地交往以物质交流为主
C.东南亚等地发展越来越依赖中国D.中外贸易缩小了不同国家间文化的差异
2022-07-15更新 | 1140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