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著名学者耿云志先生指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是由基本封闭的孔子与儒学为一尊的封建文化转变为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与民主自由法治相结合的近代文化。17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国文化近代化的历程,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开放文化观念、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加速了向近代文化的转型,其后半个世纪在徘徊中进步。这百余年的经历,尤其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性的飞跃。在认识中国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在学习与了解西方文化的过程中,中国人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充满信心。

——摘编自裘士京、薛来《中西文化差异与观念变化——近代文化转型中的进步》


结合材料,选取中国近现代史整体或某一时期对材料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2023年9月《求是》杂志刊发的《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全面系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该重要论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战略高度,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深刻揭示,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且能解读所选中华文明特性的内涵,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须体现时代价值)
4 . 战后,东亚一些国家在近3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因此东亚各国的现代化道路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以新加坡和韩国较为典型,其成功离不开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列属于两国类似儒家文化背景的是(     )
①重视教育     ②科学技术     ③勤俭节约     ④高效作风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运动时期处于世界另一端的东方中国正值强盛时期(清康乾统治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经过耶稣会士翻译介绍到欧洲大陆去的。他们的目的原想证明儒家文化与基督教的一致性,从而为自己传教扫平道路,却不曾想为反宗教论提供了极好的攻击宗教文化的武器。当时欧洲正处于反对宗教而主张理性的时代,而非宗教的儒家文化来得正合适宜,因为罗马教会认定孔子学说为“异端邪说”,那么“异端邪说”的儒家学说必然会被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用来攻击罗马教会本身。因而他们对于非宗教的孔子学说的理性观给予了热烈的欢迎和崇拜。

正如赖赫韦恩在《中国与欧洲》一书中说:“那些耶稣会中人,把中国经书翻译出来,劝告读者不但要诵读它,且须把中国思想见诸实行。他们不知道经书的原理,刚好推翻了他们自己的教义;尤其重要的是,他们不但介绍了中国哲学,且将中国实际的政情亦尽量报告给欧洲的学者,因此欧洲人对于中国的文化,便能逐渐了解,而中国政治也就成为当时动荡的欧洲政局一个理想的模型。当时欧洲人都以为中国民族是一个纯粹德性的民族了。”

——摘编自梁真惠《中国儒家学说的译介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思想界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84年,新加坡成立二十五周年时,新加坡国立大学筹办了一项题为“儒学在新加坡”的展览,把儒学在新加坡传播和发展的历史划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儒学在民间振兴的时期(19世纪至1982年);二是朝野同倡的儒学发展时期(从1982年开始)。该展览反映了(     
A.儒学是新加坡的治国思想B.儒学增进新加坡文化认同
C.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D.新加坡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儒家认为“百行孝为先”,而日本武士道在形成之际就将“忠"凌驾于“孝"之上,还强调“义”“仁”“勇”“克己”等武士品质。这说明日本武士道的出现(     
A.适应了日本政治发展态势B.否定了中国的儒家文化
C.意在阻滞中华文化的传播D.冲击了神道教信仰体系
8 . [宋明理学及其传播]

材料一   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佛几成正宗,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

——摘编自高令印《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

材料二   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直接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给武士提供了信佛即可得教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外建立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幕府统治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朱子学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地主阶级主张的王政复古与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的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

——摘编自李甦乎《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为“新儒学(理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综合材料,分析朱熹学说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原因。
9 . 古代的文化发展与交流

材料一


   

材料二   在莫高窟二百七十多个洞窟中,绘有飞天四千五百多身,飞天的形象贯穿了整个教煌石富的发展过程。

时期飞天形象与凤格
敦煌早期融合了古希罗马艺术.波斯艺术和古印度艺术.飞天形体较大,造型笨拙夸张,腿粗,飘带宽短,色彩单纯
魏晋南北朝时期同时出现了中原式和西域式的两种飞天形象,中原式飞天面目清秀身穿红色汉服,衣领处青色镶边,飘带亦是青绿色,凌空起舞,西域式飞天。"小"宇脸,裸露上身,下着白色紧身裙.手握飘带
隋唐隋代飞天形象生动,色彩斑斓,多为女性造型,或面相清疗v身材修长,纤腰玉臂;或丰肌丽质,婀娜多姿。唐代飞天形象基本是女性人体,体态丰腴,多表现其柔软的曲线.升腾、翻腾、俯仰的动态之美。盛店时期宫廷伎乐形象成为中唐飞天形象的典型;中唐时期,飞天中经典的反弹琵琶造型出现
宋、西夏、元飞天的造型已经成为定型的线描仕女画,技法日臻成熟,注重用线塑造形象,画工精细,设色浅淡﹐基调为青绿色

——摘编自徐莺《敦煌飞天形象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东传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飞天形象演变的阶段性特点。
2023-05-29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华大新高考联盟2023届高三名校预测历史试题(湖北卷)
10 . [中国与世界]

小楚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某杂志以“中国史与世界史的融合”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专题讨论,原刊编者按如下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新时代中国史学,既要立足中国,又要放眼世界,推动历史学相关学科融合发展。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对话与融合,是历史学永恒的命题,将中国史与世界史互寓其中,有助于对中国史有更深刻的诠释,有助于对世界史有更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在对人类历史的科学探索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释人类文明的真谛。


请以“中国与世界”为主题,自拟命题,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征文。(要求:自拟命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