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文化接触、交流、碰撞,都曾给对方深刻的刺激和影响,在各自发展的轨迹中都曾留有对方作用的印记。

17、18世纪这两百年间,来过中国的传教士至少在1000人以上,在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详细描述中,中国一片繁荣富庶,人民安居乐业,讲究道德,文明、和谐的气氛。制度完美、稳定、经久不衰。整个国家崇尚学问、重视教育,统治国家的不是贵族,而是一些有高度教养的官员,他们取得官位是通过一系列国家举行的考试获得的,这在欧洲是难以想象的。在欧洲人眼中,中国人在治国术上超过了其他所有民族。欧洲人也第一次看到孔子著作和中国经书的译本,他们发现,一个两千年前的人居然如此有见地。在欧洲人的心理上,孔子成为了18世纪启蒙时代的保护神。

——摘编自《专家武斌:中国文化曾影响了欧洲启蒙运动》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世界近代史的角度,围绕“东西文化的交融”自行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进化论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经历了完整的发展进程,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源认为, “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严复翻译《天演论》, 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的革命哲理。陈独秀宣称,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 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根本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新思潮背道而驰。

——赵璐《论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四个时期》

(1)四位思想家对“进化”观点的阐释,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思想诉求?
(2)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历程折射了怎样的时代变迁?
2024-02-07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84年,《儒家伦理》教科书(小学德育选修课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该书前言宣称该课程不仅涉及理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还会介绍华族(华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观与文化。新加坡教育部还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开展了50个学时的培训。这些做法意在(     
A.传承中华文化精髓B.构建多元社会结构
C.厚植民族文化根基D.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7世纪,西方传教士来华后逐渐了解中国的选官制度,并不断地把最新的选官信息反馈回西方,这成为他们构建中国形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时间代表人物主要信息影响
16世纪早期【西班牙】门多萨介绍了明朝的官僚机构和官员设置情况,首次记载并高度赞扬了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和科举取士制度,以为明朝的科举考试方式是和西方一样采取口试的方式开启了西方传教士介绍明朝选官制度的先河
16世纪中后期【意大利】利玛窦介绍了更多有关中国选官制度的信息,认识到官员的九个品级,以为官员三年一升迁;批判了科举考试内容的狭隘性,认为这是明代中国科学不发达的原因西方人对中国选官制度的内容认识变得丰富、清晰,但仍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
17世纪上半叶【葡萄牙】曾德昭增加了官员品级、早期私人教育、吏员入途、官俸折支及纸钞买官、掣签法等新内容,特别提到了品德、礼貌、书法等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仅认识到中国选官制度中积极的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其中存在的腐败行为使西方人眼中的中国选官制度不断完善起来
17时期中后期【法国】白晋高度评价了康熙皇帝,认为他公正司法,任人唯贤,是位明君。记载了清朝皇帝对朝廷显贵之子的特殊对待,还提到了捐纳制度刺激了欧洲“中学热”的兴盛,对西方国家构建文官制度提供了重要启迪

——据杨洁《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对中国选官制度的认识与评价》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官僚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日本除了现用年号“令和”以外,其余年号均取自中国古代典籍,如第一个年号“大化”即出自儒家经典《尚书》,意思是“伟大的变化”。这反映出(     
A.日本全面学习中国B.中华文明的辐射作用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
6 .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呈现出与以往(印度)不一样的特征。中国佛教与印度佛教的最大不同在于印度佛教出家人依靠托钵化缘生活,中国佛教出家人则是在寺庙里过着“六和”生活,依靠“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并作”制度养活自己。这表明(     
A.寺庙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B.佛教蕴涵自强不息的精神
C.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的特点D.农耕经济影响了宗教文化
2023-07-28更新 | 33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启超曾分中国史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阶段,而以秦统一至清乾隆末年为“亚洲之中国”时期,从秦至清约2000年间,中国是亚洲历史舞台的主角,中国文明如同水向低处奔流,气体由浓聚点向稀释区扩散,强烈地影响着亚洲国家,日本、朝鲜和后来独立的越南,均以中国为文化母国,大规模地受容中国文化。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围绕“亚洲之中国”这一主题,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论据充分,逻辑清晰)
8 . 下表所列为新罗真德女王年间(647~654年)出自《三国史记》(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的几则记述。这可直接佐证,新罗当时(       

时间

记述

二年(648)

春秋请诣国学……春秋又请改其章服,以从中华制。于是内出珍服,赐春秋及其从者。

三年(649)

春正月,始服中朝衣冠。

四年(650)

夏四月,下教,以真骨在位者执牙笏。六月,遣使大唐……王织锦作《五言太平颂》,遣春秋子法敏,以献唐皇帝。是岁始行中国永徽年号。

五年(651)

春正月朔,王御朝元殿,受百官正贺。贺正之礼,始于此。

A.实现了半岛统一B.正式与大唐建交
C.礼乐典章中华化D.已纳入唐朝版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700年1月7日,法国凡尔赛宫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世纪之交舞会,名为“中国之王”。舞会上,国王路易十四坐在一顶中国式的八抬大轿中,穿着富有中国特色的服饰华丽登场,引得全场围观的人连连赞叹。这反映出当时(     
A.法国贵族阶层崇尚中国文化B.法国是欧洲中国热的引领者
C.中法两国经济文化水平接近D.殖民侵略促进了中西方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儒家认为“百行孝为先”,而日本武士道在形成之际就将“忠"凌驾于“孝"之上,还强调“义”“仁”“勇”“克己”等武士品质。这说明日本武士道的出现(     
A.适应了日本政治发展态势B.否定了中国的儒家文化
C.意在阻滞中华文化的传播D.冲击了神道教信仰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