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8 道试题
1 . 【古代县级政区的沿革】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有县、侯国、邑、道四种类型。县分为一般的县和陵县、奉郊县。侯国与邑则兴废无常。道是设在边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从晚唐开始,出现新的县级政区名“军”“监”。“军”在唐时属军事系统,只管军队,多设在边区。宋代“军”则演变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不仅设在边区,也设在内地。 “监”是宋代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管理机构,与国家财政收入关系很大,地方官无法兼管,故划出一定区域由“监”管辖。明代的卫所、土司有些相当于县。据研究,现在仍有六十个县名沿用着秦汉时期的名称。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

材料二   中国部分王朝县级政区的增长表

朝代

标准年份

县数

县级政区数

公元前8年左右

约1000

西汉

公元 140年

1314

1587

公元740年

1573

北宋

公元1102年

1234

1297

公元1582年

1138

1427

公元1783年

1290

144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演化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并分析其变革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时代,巩固自上而下的皇权一统秩序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内容。

材料一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朱元璋)曰:“而其(元朝)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材料三   明代皇帝们在维护皇权方面尚不昏昧。皇帝们从这一点出发,给予内阁辅政之事实,而不予宰相之名,以防止和牵制他们过于强大后据宰相之位以篡皇权的危险。

——摘编自夏骏杰《简论明代司礼监与内阁的运行机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所实行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何说内阁有“辅政之事实”而无“宰相之名”?
2024-02-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鸿德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隋朝尚书杨尚希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已众,资费日多;吏卒增倍,租调岁减;民少官多,十羊九牧。”这说明该官员(       
A.认为郡县制不利于国家管理B.倡导废除租调进行税制改革
C.发现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缺陷D.主张官职变法解决冗官问题
4 . 制度建设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摘编自《中国通史》
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拓跋魏)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
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明朝初期,以十五布政司分治天下。永乐时期始派京官巡行天下安抚军民,事务完成后便回朝复命。后来朝廷在江浙、江西等重要省份先后设置了巡抚官,负责处理地方重大事务。这说明明代(     
A.行省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B.巡抚取代了布政司的职责
C.巡抚有代天子巡狩的性质D.地方势力威胁了中央集权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如果容许这项制度以原来的法家方式去实现,那么它不可能维持这么久。在汉代,上层行政控制与基层自我管理的行为标准结合起来,才使中国具有得以生存下来的那种坚定性和灵活性的必要结合。据此推断(     
A.汉承秦制得以严格落实B.秦朝政制在汉代损益传承
C.汉初国家权力深入基层D.汉代政制有儒道共生特征
2024-02-08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既是按照内在逻辑自主生长的具有突出连续性的历史,又是不断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的具有突出创新性的历史。伴随着连续性而来的文化积淀为文明创新提供了厚重积累,创新产生的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术为文明连续提供了不竭动力。连续性和创新性互动,静水深流和波澜壮阔交织,共同塑造了中华文明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

——摘编自王博《论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创新性”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2-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按照他的叙述,唐朝的中央政府组织则更较汉代进步,它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的政治制度建设。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摘编自毛凯贤《中国官僚政治的历史评价》

材料二   正是在启蒙思潮与美国革命的冲击下,法国大革命产生了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法国建立了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它要求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和其他人权。这样的要求注定了法国革命会超出一国的范畴,发展成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因为当时的欧洲还处于专制王权国家的统治之下,而法国大革命却推翻了这一政治原则,其必然会引起整个欧洲的反弹。

——摘编自陈晓律《欧洲民族国家演进的历史趋势》

材料三   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类,使人不成其为人……专制君主总是把人看得很下贱。哪里君主制的原则占优势,哪里的人就占少数;哪里君主制的原则是天经地义的,哪里就根本没有人。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革命后的法国成为一个“新型”的民族国家有哪些表现?
(3)结合以上材料,运用唯物史观,评价君主专制政体。
2024-02-0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古今中外的各国都是依据国情随时代变迁通过特定的政治制度和法律文献来实现社会治理,从而推动历史传承、社会发展的。

材料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

章节目录
第五章古代中央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第一节(先秦)中央行政体制的演进
第二节
第三节(隋唐)三省六部体制的巩固与发展
第四节(宋元)三省制向一省制的演进
第五节

——整理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依据,法官的地位突出,因此,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也被称为“法官制定的法律”。其主要涵盖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等国。

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律体系比较完整;明确立法和司法的分工,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大陆体系国家的代表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

——《选择性必修1“历史纵横”》

材料三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将单位之外的社会个体重新组织起来,便于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民政部于1986年提出要争取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由此提出了社区的概念,随后1991年提出了社区建设的政策构想,并在上海、武汉、北京等地进行社区建设实验。为了从更高层次力推社区建设,在199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整合成立了民政部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司,统筹推进社区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到90年代末期,基本完成了社区制的建章立制。2001年开始,农村社区进入地方自发试点阶段;2006年中共中央首次完整地提出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概念。

——摘编自李春根、罗家为《从动员到统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基层治理的回顾与前瞻》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表格,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和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简要阐述。(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因袭变迁的阶段特征,论证明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新发展。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特点。
2024-02-04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不同的学者有不同划分。有学者认为先秦是中国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秦汉是中华文明形成时期,魏晋至明清是中华文明的巩固发展时期。有学者认为先秦是中华民族多元共生阶段,秦汉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初步形成时期,魏晋至宋元是中华民族交融时期,明清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最终形成时期。有学者认为秦汉至明中叶是佛家文化传入并与本土文化碰撞交融时期,明末清中是中华文明与异质西方文化交流过程。

——综合费孝通等学者的观点

选择上述一种历史分期,利用中国古代史知识阐述其分期依据。(要求:可以赞成、修改或另提出一个划分分期,并阐述理由,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24-02-04更新 | 59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普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