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7 道试题
1 . 制度建设是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注重通过制度创新,完善国家治理。摘编自《中国通史》
这套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历经数千年,各项制度既前后相继、互为关联,又不断发展、持续变革。摘编自李国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
(拓跋魏)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1913年《共和国教科书·本国
史:上卷》和1928年《初中本国史》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制度建设”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间构成层级,下级对上级负责,郡之下设若干县,县的大小事务及重大决定皆须经过郡的管制,并且县应定期向郡汇报,郡也定期上计于中央,说明管辖内的具体情况,以便上级了解下情,这是确定赏罚和升降的重要标准。某一任郡守或县令一旦任职,并非终身制,而是有一定任期,官吏的任职地方也会随时调动,不是只任职于某一固定区域,官员流动性较大,这就不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地方豪强。官吏之职位由国君任命,理应对国君效忠,因此国君能更加有力地控制郡县官吏,也能更好地管理地方,并且能把所有权力集中于自己手中。

——朱海涛《郡县制与中华文化大一统格局之形成》

材料二   明前期由于皇帝都比较勤勉政事,内阁还只是作为一个“垂询”机构,同时为了避免内阁专权,成祖时期规定阁臣不得设立官署,不得专制诸司。阁臣的品位很低甚至不如外省的知府,更不用说节制六部的尚书了。但是到了明仁宗朝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化,内阁的职权和地位得到快速发展,其位高权重丝毫不亚于隋唐时期的宰相,《明史》载:“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太)保、(太)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摘编自徐德亮《浅析明朝的内阁制度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郡县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阁臣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变化的原因。
2023-11-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由于气候、海拔、水源、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直接影响着人口聚落的分布,而政区设置的目的在于有效管理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因此政区设置的空间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中国的行政区划历经2000年,一整套完整的行政区划体系在清代的政区改革中形成,并且更加规范和稳定。从春秋时期开始,中国政区体系经历了两级制到多级制、再到两级制的两次历史大循环。清朝入关之初,民族矛盾尖锐,南明势力尚存,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屡征准噶尔、青海等战事使顺治、康熙无暇大规模调适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只能对个别县级政区进行针对性修整。顺治—康熙两朝开拓疆土、稳固政权,为雍正大规模调整行政区划奠定了良好基础。雍正帝与督抚密切配合,对全国各地的行政区划设置有系统的顶层设计,进行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改革,全国行政区划体系得以趋向成熟。朝廷从战略角度设府以促进直隶、东北以及蒙地交汇地带的开发,推动土司地区的改土归流和政区一体化进程,也是在朝廷弹压地方和加强集权的驱动下完成的。

——摘编自赵逸才等《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变动与演化机理》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2)概括材料二中清代县级政区变动的影响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古代地方治理中所体现的智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防止贪污和滥用职权,元首经常派监察御史到各省巡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行省总督和其他官员的腐败行为……帝国建立后,把各种权利授予行省,扩大了行省公民的权利。在西班牙、高卢、多瑙河、北非、埃及等行省,拉丁语的渗透为扩展公民权及各种权利铺平了道路……从公元一世纪中期开始,行省成为帝国的经济中心……“我们可以在全帝国范围内发现高质量陶器和用于货物运输的大口瓶,这种大口瓶显示出葡萄酒和油在全帝国范围内被长途输送并被人们所食用。贸易导致了帝国经济的一体化和非本地的货物出现在本地市场,因此不列颠农民在晚宴上用高卢的陶器,喝意大利的葡萄酒,用西班牙的油烹调食物。”……行省越来越多参与帝国政治活动,决定帝国的一些事情。例如弗拉维王朝的注意力在西班牙并且增加了西班牙人在元老院的数量。很多来自东部和非洲的人也进入了元老院。图拉真统治时代,大约三分之一的元老来自行省。

——摘编自杜建军《罗马帝国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行省制度对罗马帝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国初,有征伐之设,分任民军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随着全国统一,行省制最终成为定制,我国建立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的时代由此开始。元朝的一个行省,其面积、实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元代为什么没有出现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呢?这与其分权原则有关。第一,行省的丞相不常设,经常虚位,具体政务一般由副职,如平章政事等负责。平章政事在名义上是副职,实际上是一把手,而且是2人,其专权的可能性就较小。第二,在行省实行群官圆署和种族交参制,从而达到了分权和相互牵制的作用。第三,省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官员仍接受朝廷的考核,任免权属于中央。元二品以上官员由皇帝亲自选任。可见元代地方官须“受命于朝而后仕”。行省没有人事权,从而大大限制了行省的实际权力。

——摘编自王晋香《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行省制度的认识。
2024-02-0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若不论其他而只从内部看,中国史是反复实现、重新政治统一的一长串奋斗过程。中国本土的复杂地形、多样的文化和语言,以及持续变化的汉人族群,使维持国家统一并不是一件简单、自然的事情。

——摘编自【美】贺凯《帝制时代的中国》

材料二   《新唐书》说,“唐之官制”“大抵皆沿隋故”。中枢官制,设尚书省,有尚书令一人,“掌典领百官”“共议国政”;尚书省有左右仆射各一人,掌统理六官;令、仆之下,设六尚书: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设门下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而颛判省事”“凡官爵废置、刑政损益,皆授之于记事之官。既书于策,则监其记注焉。凡文武职事六品已下,所司进拟,则量其阶资,校其才用,以审定之。若拟职不当,随其优屈,退而量焉”。设中书省,“掌军国之政令”“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设秘书省,掌管统籍图书之事。设殿中省,教管皇帝衣服、用品及日常生活等事。设内侍省,均以宦者为之,掌官内侍奉及宣达制令。以上六省,以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为最重要。三省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以加强封建政权。

——摘编自臧云浦、朱崇业、王云度《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史上实现“重新政治统一”的封建王朝。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代中央行政中枢的运行机制。
2023-11-2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兼听独断”是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决策的基本形式。管子说: “明主者,兼听独断,多其门户。”刘向说: “众人之智,可以测天,兼听独断,惟在一人。”所谓“兼听”,就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就是谋,可以扩大视听,防臣下之蒙蔽。所谓“独断”,就是在决策过程中由君主作出最后的决断,可以防止大臣专杈,维护君主专制。谋之在“兼听”,断之在“独断”,“兼听”是“独断”的基础,只有“独断”才能保障“兼听”,“独断”又是“兼听”的结果,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摘编自樊有平《论中国古代专制君主“兼听独断”决策机制》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记注制度是从西周开始的史官实时、连续地记载当世君主言行的制度,该制度的兴衰与史权(史官权力)强弱紧密相关。下表是中国古代四个时期史权的变化情况。

从西周末到春秋周人重视“以史制君”,记注制度应运而生,春秋时期发展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史官特别注重“记过”——即直书当世君主过错并公之于众。这使得史权达到了此后任何时代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从战国到秦代法家思想强调君主操纵臣僚﹐臣僚无权制约君主。记注制度由此失去存在的理论基础,逐渐走向消亡。其结果是战国至秦代的史官只能“记功”不敢“记过”,史权荡然无存
从西汉到唐高宗朝秦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促使汉初统治集团重新承认“以史制君”的必要性。东汉章帝朝出现撰述型《起居注》,经过两晋南朝的发展演进,到北魏孝文帝朝正式重建记注制度
从唐高宗朝到清代君主再度打击记注制度,但他们的主要方式不再是像战国秦代那样直接废除该制度,而是在形式上保留该制度的同时对其加以“改造”,挖空了其监督君主的精神内核。史权最终蜕变为君权的附庸

——摘编自杨德会《中国古代史权演变考论——以记注制度变迁为中心》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史权演变的历史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古代史权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这一制度的演变加以评价。
2023-11-2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一   古代太原市行政区划历史变迁

时代城市行政设置
(最高级别)
所属区划地方行政体制
城市郡坡治所太原郡以器治天下。全国分36郡。山西有雁门郡、代郡、太原郡、河东都、上党郎.
西汉晋阳郡级治所(时木设部级治所)井州刺史部太原群沿袭秦朝的郡县制,并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亦称部),设立部、郡、县的三级体系
东汉晋阳州级治所并州刺史太原郡因西汉旧治,设并州制史部级治所,统一管理所辖郡县
三国槐晋阳州级治所并州刺史太原国行政体制因汉之旧治,设州、郡、县三级。大原地区属魏辖区。另设有相当于郡级的王国,相当于县级的公国和侯国
西晋晋阳州坡治所并州刺史太原国沿汉魏日制设州、郡、县三级
晋阳州级治所并州州、县两级制
晋阳北都河东道并州唐初因隋制,设州、县两级制;贞观初年(627年)全国分10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增至15道,并分为道、州、县三级制;中唐后又设置节度使
北京兼为河东节度使治河东道太原府
北宋太原路级治所河东路太原府路、州(府、军、监)、县三级
太原省级治所山西布政使司太原府布政使司(省)、府(直隶州)、州、县
太原省级治所山西省太原府省、府(直隶州)、州县

——摘编自沈旸《丛衣集》

材料二   因元代中央宰相机构为中书省,派高级官员外出镇遏地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人评价说:“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员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逸,参错出入,而天下事方如指掌矣。”行省辖区广阔,权力集中,地方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有明显差异。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太原为例,简析汉晋时期的州与唐代的道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相同点。
(2)根据材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特征,并说明其不断演变的原因。
9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新唐书》载:“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

材料三   (元行省)……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与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尚书省的特点及三省六部制的影响。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2023-11-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桃源县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一切大体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间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

……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摘编自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明朝朱元璋罢宰相,以“大学士”填补缺陷。大学士为文笔之士,起先参加皇帝各项诏书之起草,逐渐因拟稿而有了决定方针与政策的能力,到后来官阶和声望与日俱增,实际上成为统合文官组织的主持人和他们的发言人,只不过他们的行动与决策还是要通过皇帝的正式批准而已。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唐中央官制的演变,并概括演变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实际上是一种表面奇特而内中有理的安排”的理解。
2024-01-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邵东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