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元朝在边疆地区先后建置辽阳、云南、甘肃、岭北等行省,在行省体制下,边疆地区很多部落和地方首领直隶于行省,结果“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行省制度的实行(     
A.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儒家思想B.是推广扩大游牧经济的措施
C.利于边疆与内地管理的一体化D.实践了民族平等的政治观念
2023-07-16更新 | 442次组卷 | 7卷引用: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据东汉《乙瑛碑》载,鲁相乙瑛向朝廷陈请,为孔庙增设一名百石卒史来守庙并掌管礼器(流程如下图)。这一史实最适合用来说明,当时(     

(注:①—⑦表示处理此事的先后步骤)
A.国家行政中枢权力的逐渐扩大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日益巩固
C.传统社会道德秩序的渐趋规范D.封建国家不同职能的有效履行
2023-07-10更新 | 3366次组卷 | 31卷引用:选必一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3 . 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23-07-02更新 | 1016次组卷 | 158卷引用:2018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时同步练习:1.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4 . [科举制与西方文官制度]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历经1300年,科考700多榜,共产生近600名文状元。历代皇帝都会将殿试钦点的每一榜状元及进士全部勒石铭记,并竖在孔庙国子监以示表彰,诏告皇朝文才辈出,标榜皇帝选贤任能,以鼓舞士气,垂示后人,营造重学风气。其中,北京孔庙约保留了195座进士题名碑,主要为明清两代石碑,碑上刻有状元及其余进士的姓名、次第和籍贯。许多历史名人贤达也在这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如文天祥、于谦、林则徐等名字都能在碑林中找到。

——摘编自叶小秋《北京遇见状元碑》

材料二   西方学者对文官制度的看法

看法

出处

如果建立政治(指狭义的竞选模式下的政党政治)控制行政的管理模式,行政就是低效率的。因为行政有其特定的领域,如技术的和科学信息的收集以及纯粹行政或人事管理……行政功能应该由那些在政治上中立的、长期任职且有能力的文职官员来完成。这些官员将在政府中扮演着半科学、半司法和半商务性质的角色[美]弗兰克·约翰逊.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个对政府的研究》(1900年)
如果要提高行政工作效率,不仅要使行政组织按照等级结构组织起来,而且行政人员也必须由那些在技术上有能力和长期任职的专家——官僚——来担任。尽管官僚从属于他们的政治主管,但主管并不能够直接干预官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完成其应完成的具体工作[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1921~1922

——据石庆环、王禹涵《透视美国公务员制度:基于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比较》整理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孔庙“状元碑”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状元”崇拜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学者要求改进文官制的共同目的,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相较于中国古代科举制,近代西方文官选用标准有何进步性。
5 . 下表内容是秦汉至魏晋时期三公的设置及其主要职能的演变。这反映出(     
朝代西汉东汉至魏晋
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司徒、司空、太尉
职能丞相掌行政、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大司徒掌政务、大司马掌军事、大司空掌水土工事都是名义上的最高官职,无实际权力
A.中央行政效率降低B.三公的职能趋同
C.三公职级不断下降D.中枢权力的异化
6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封建者,天下之事,分得简则治之精,不简则不精,故圣人必以天下分之于人,则事无不治者。……为天下者,奚为纷纷必亲天下之事?”这表明张载主张(     
A.扩大地方权力B.恢复郡国并行制度
C.健全中央机构D.简化官员选任程序
2023-06-21更新 | 8928次组卷 | 47卷引用:纲要上第12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兵部主事杨继盛批评内阁首辅严嵩,云:“高皇帝罢丞相,设立殿阁之臣,备顾问视制草而已,嵩乃俨然以丞相自居。凡府、部题覆,先面白而后草奏。百官请命,奔走直房如市。无丞相名,而有丞相权。"这反映出当时(     
A.集权统治加强B.首辅权力失控C.皇权受到威胁D.内阁直领六部
2023-06-14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8 . 下图所示为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图。据图中所示信息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为( )
   
A.汉初出现王国问题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王国人口数量较多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2023-06-14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清省制经历了从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到后来设置巡抚、总督,以及督抚地方行政化的演进过程。因之,从明中叶开始,督抚由不参与地方政府祭祀,转变为参与祈雨、祈晴等祈禳活动,进而逐渐参与并主导地方常祀。乾隆十六年正式确立了督抚的仪式地位,此后,督抚通过编纂行省祀典、主导春秋常祀与朔望行香,在仪式上进一步确定其与布政使、按察使等地方大吏的统属关系。在祭祀层级方面,明末以降先后出现都城隍、省城隍等名号及与布政司、按察司相对应的神庙,乾隆时期某些省份甚至出现系统创制省级神祇名号的举措,不过,这些实践并未被升格为礼制。这表明,从行政维度来看,行省的创设已有数百年之久,但迟至20世纪初,行省在礼仪维度的地位仍非无可争议。

——摘编自刘永华《祀典仪式视野下的明清省制演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省制在礼仪维度演进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省制演进在礼仪维度的表现。
2023-06-13更新 | 253次组卷 | 6卷引用:第08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和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练习)-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 . 唐朝规定三品以上官致仕(退休)后,仍恩准参与国事决策。五品官以上致仕者给半俸,功臣元勋经皇帝特恩,可给全俸;六品以下,则有口分田养老。另外,高官致仕,允留一子领薪侍养。由此可见,唐朝的致仕制度(     
A.宣扬了尊老爱幼美德B.具有鲜明的差异性
C.完善了中央行政制度D.注重优抚弱势群体
2023-06-13更新 | 279次组卷 | 4卷引用:选必一第1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