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看,当时“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由此成为重要的行政工具,承担着庞大帝国各项事务的管理职能。正如东汉王充所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秦汉特别是汉代官文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诏、策、敕、玺等皇帝下行文书;二是章、表、奏、议等官吏上行文书;三是一般官府往来文书。此外,秦汉还有各类司法律令,以保证社会各种关系、各项事务的处理有可遵循的标准。

——摘编自郗文倩《秦汉以文书治天下》

材料二   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有多种沟通途径。朝廷决策,既建立在地方信息基础之上,也依靠地方官员去执行。

朝廷信息下达,除政令文书外,重要途径之一是邸报,也就是政府公报。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情报,皇帝的诏敕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员的任命、赏罚,地方、部门与臣僚的章奏文报等。许多地方官员都是通过邸报知晓中央信息。宋代的地方体制,最高层级是作为监察区划的路;下面有州郡和县两个地方行政层级。朝廷、路分、州郡,都会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和监督。考察结果上报至中央,人事部门汇总比对,决定奖惩。

——摘编自李全德《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文书治国的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书行政发展的影响。
2024-05-0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中国后,字书各异的文字统一为更加简洁的、能够更好适应庞杂公务的隶书,由此,上下一致的文书话语体系开始形成。隋唐时期,文书制度依托于三省六部制,发展出了相对成熟的制作规程、审核机制和运行流程。无论是“三省”之间的权力分工,还是执论制度、避讳制度、平缺制度、贴黄制度等,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唐六典》中规定:“今册书用简,制书、慰劳制书、发日敕用黄麻纸,敕旨、论事敕及敕牒用黄藤纸,其敕书颁下诸州用绢”“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既下,则署而行之”“凡文案既成,勾司行朱施讫,皆书其上端,记年、月、日,纳诸库”。任何诸如随意改动、漏发错发、弄虚作假、盗用泄密等行为,皆会依据法典被施以惩戒。

——摘编自周光辉等《从文书行政到文件政治:破解我国规范治理难题的内生机制》

材料二   朱批奏折缴回之举肇始于清康熙朝,制度确立于雍正朝,乾隆朝又有新的补充发展,虽朱批“览”“朕安”一二字者亦需缴回,由此逐步形成了严格的朱批奏折缴回制度,并为以后所承继。

——摘编自项旋《皇权政治与信息控制——清代朱批奏折缴回制度考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隋唐文书行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文书行政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
2024-05-0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份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三幅图阴影部分所示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图1为秦汉时期、图2为中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图3为明清时期)王朝统治依赖的“核心区”(全国性核心区)。

                                     图1                                                                   图2                                                                      图3

——摘编自鲁西奇《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

结合材料及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找出一条中国古代历史变迁的规律,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叙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4 .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不利于维护国家统一B.推动了内外朝制度的形成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2024-05-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5 .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起始于周朝,但执行并不严格。到了汉代则作为行政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确立,并形成一套国家制度,称为“致仕”,该制度尤其明确了官员退休后的俸禄多少。这一变化(     
A.保障了退休官员的待遇B.缓解了官员冗余的现象
C.旨在进一步强化皇权D.缘于政治体制的革新
2024-04-3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下表所示为秦汉史部分关键词

“秦统一”“郡县制”“汉承秦制”“推恩令”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关键词,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7 . 宋真宗想让驸马成为加宰相衔的节度使,当时一位门下侍郎反对道:“赏典之行,须有所自,保吉(驸马之名)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升任宰相),恐腾物议。”宋真宗“再三问之’’也无法改变其态度,最终妥协。这说明当时(     
A.皇权深受相权牵制B.宰相仅为名誉头衔
C.谏议机制发挥作用D.皇帝尊重社会舆论
8 . 据《唐六典》记载,唐开元年间“凡三十里一驿,天下凡一千六百三十有九所”,履行递送官文、烽火通讯、接送官吏、运输物资等职责,并设馆驿使监察全国驿站。驿站及馆驿使的设置,反映了这一时期唐朝(     
A.强化专制统治B.预防内部叛乱C.重视地方治理D.建立监察体系
9 . 学习中国古代史,常见“汉承秦制”、“唐承隋制”、“宋承唐制”和“清承明制”等历史概念。透过相邻、相近朝代历史的相似性,可以窥得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如表中,例证与历史概念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历史概念例证
“汉承秦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刺史制度
“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役、户籍制度
“宋承唐制”政事堂、台谏合一、征收两税
“清承明制”内阁制、巡抚制度、考满和考察
A.①B.②C.③D.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简

数量(片)

汉简

数量(片)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M4

1155

甘肃敦煌汉边塞遗址

708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墓

460

内蒙古额济纳汉边塞遗址

10100

湖北云梦龙岗秦墓M6

293

新疆罗布泊汉边塞遗址

71

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

800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M1

361

四川青州郝家坪秦墓

2

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M1

4942

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M1

6000

湖南沅陵虎溪山汉墓

1000

从传世文献和近百年出土的秦汉简牍看,当时文书行政空前发达,官文书在制作、收发、办理、保管等各个环节都有严密的制度,其种类和数量都甚为可观,由此成为重要的行政工具,承担着庞大帝国各项事务的管理职能。正如东汉王充所云: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秦汉特别是汉代官文书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诏、策、敕、玺等皇帝下行文书;二是章、表、奏、议等官吏上行文书;三是一般官府往来文书。此外,秦汉还有各类司法律令,以保证社会各种关系、各项事务的处理有可遵循的标准。

——摘编自郗文倩《秦汉以文书治天下》

材料二   徐谓礼文书是继商周甲骨、秦汉简牍、敦煌经书之后系统规范、真实可信的宋代纸质文书,也是目前中国国内出土的最为系统完整的宋代官员档案

南宋徐谓礼文书共有三部分:录白告身”“录白敕黄录白印纸。其中,录白告身有两幅,录白敕黄一幅。文书的主体是录白印纸,共12幅,完整记录了徐谓礼从嘉定十四年(1221年)起至淳祐十二年(1252年)30多年间的仕宦经历。近30年间历官的印纸,即徐谓礼一生历官所有的考核表格、为亲友所写的各类保状,包括官阶升迁、被委任差遣、治绩考核、帮放请给(发放俸禄)、其母过世时依制丁忧守丧等。

——摘编自金轩《徐谓礼文书背后的南宋》

材料三   宋代朝廷与地方之间有多种沟通途径。朝廷决策,既建立在地方信息基础之上,也依靠地方官员去执行。朝廷信息下达,除政令文书外,重要途径之一是邸报,也就是政府公报。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情报,皇帝的诏敕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员的任命、赏罚,地方、部门与臣僚的章奏文报等。许多地方官员都是通过邸报知晓中央信息。宋代的地方体制,最高层级是作为监察区划的路;下面有州郡和县两个地方行政层级。朝廷、路分、州郡,都会对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和监督。考察结果上报至中央,人事部门汇总比对,决定奖惩。

——摘编自李全德《信息与权力:宋代的文书行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文书治国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徐谓礼文书的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文书行政发展的影响。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