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皇权至高无上,然而皇帝精力和能力也有限,需要官僚机构来执行。中央政府的官僚首领就是“宰相”,其权限有大有小,其名目各式各样。但这个职能及官职始终是存在的,因为这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必需的。汉武帝即位后,开始抑制丞相权力,主要是采用选拔内朝官来与外朝的丞相及其政府相抗衡乃至取代其权力。到隋唐时,原来掌管文书的内朝官员尚书已经完全成了外朝官,成了集体宰相。到了宋代,原来内朝司军政的枢密使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并称二府,又成了外朝官。明朝废掉丞相,由皇帝直接指挥六部,但实际皇帝身边的近臣又少不了,于是皇帝身边的大学士又承担了议政及宣达的职司,形成所谓内阁。清代,大学士又被皇帝身边掌握军事机要并在皇帝指挥下办理军务的军机处所代替,军机大臣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但同过去宰相权柄相比要小多了。

——摘编自宁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改革中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主要手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秦到清朝皇权与相权权力关系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2 . 清雍正六年(1728年)奉上谕:“今朕……将帑银赏赐六万两,令迈柱于湖北、湖南二省酌量(堤垸)工程多寡,分派散给,并伤地方有司实心料理,使小民均沾实惠,工程永远坚固,以副朕爱养楚民之至意。”这说明(     
A.君主决策受到传统观念影响B.水利建设条件亟待改善
C.两湖地区农业生产较为滞后D.地方官员忽视国计民生
2024-03-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驿道不仅遍布中原地区,而且横贯欧亚,旁及中、西亚的察合台、伊利汗国。一度断绝的中西传统商道及中原北方民族贸易之路借此得以恢复。沿着商道东行的外国商人,来自君士坦丁堡、波兰、奥地利、俄国、威尼斯、热那亚、西亚、中亚等地。从欧洲到中国路途遥远,沿途地理气候条件复杂、险恶,他们能携带大批金银珠宝、药物、毛料等商品来到中国,得益于驿道。驿站的直接或间接帮助,使欧亚国际商队长途贩运活动再度兴盛。《马可波罗行记》《通商指南》《柏朗嘉宾蒙古行记》等对这一时期的中西交往做了大量记录和描述。

——摘编自吴慧主编《中国商业通史》(第三卷)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驿道发挥的重要作用。围绕“元朝中西交往”这一探究主题,请补充除文献史料外其他类型的实物史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与唐朝相比在边疆治理方面的进步之处。
4 . 宋神宗时,陈执中(仁宗时宰相)的儿子陈世儒之妻李氏杀其婆母,而陈世儒“知而不发”,时任监察御史里行的蔡确主张陈世儒应连坐。神宗说:“执中止一子,留以存祭祀如何?”蔡确说:“五刑之属三千,其罪莫于不孝,其可赦邪?”竟判处陈世儒及李氏极刑。这说明(     
A.司法实践排除了伦理观念的影响B.监察制度日益完善
C.皇帝的司法权受到一定程度限制D.君主专制制度弱化
2024-03-08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秦汉时期,皇帝的决策一般经过以下程序:皇帝将问题交给有关机构和臣下讨论,提出方案,经皇帝批准,交由御史府拟定诏、制、敕、令,再经丞相副署后传送有关部门执行。这(     
A.提升了国家治理水平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6 . 刘邦认为“天下同姓一家”,将全国大部分领土分封给了诸侯王。诸侯国还延续西周分封可自用纪年,可以自辟官署,尽管诸侯国高级官员由中央派遣,却形同虚设,诸侯王甚至可以任意杀之。这表明汉初(       
A.郡国并行制度存在隐患B.基本继承先秦政治制度
C.宗法血缘观念逐渐淡化D.地方选官制度不够完善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监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材料二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十七·职官考一》


(1)与唐朝相比,北宋中枢机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2)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这些变化有何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区别于一般的帝国、封建王国或所谓的“早熟国家”,而具有天下性、道统性与科层性的国家性特征。以天下为治理对象,以天命为合法性来源,以天子为最高权威的天下国家是大一统国家超越性的宏观架构。以儒家思想谱系为主要内容的道统观念是古代的“国家学说”。文字的统一是形塑大一统国家韧性的重要初始条件。“书同文”的形成突破了语言文化多样性可能造成的文化藩篱,为实现跨时空交流与理解提供了初始条件。

——摘编自赵德昊《形塑国家韧性:论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长期延续与不断重建》

阅读材料,任选其中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前进,有时遭到挫折,有时发展相对顺利,不免呈现波浪式前进的轨迹,其中有过高潮,也有过低潮,而高潮时期一般地说,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鼎盛”。

——摘编自胡如雷《论隋唐五代在历史上的地位》

选择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某一个鼎盛时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时期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要求:写出具体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0 . “钦差”是皇帝临时派遣至地方处理重大事务的一种特殊的“官”。明代的钦差多数是派遣至地方的,但也不乏派往京城的例子。明代钦差的派遣(     
A.拓宽了官员上升的通道B.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
C.体现了中枢机构的异化D.缓解了朝廷内部矛盾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