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53 道试题
1 . 唐玄宗时期,宦官出身的监军边令诚因向封常清、高仙芝二将索贿不成,于是向唐玄宗进言:封、高二将偷生怕死,以致失地且多次盗辄兵士粮草。唐玄宗遂大怒,将二人处死。据此可知,唐玄宗时期(     
A.宦官成为了事实上的决策中心B.君主权力遭受到宦官的侵夺
C.实现了对武将军权的有效控制D.君主专制强化破坏官僚制度
2024-06-0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万隆中英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下令,除了京师附近七郡外,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每区由朝廷派遣刺史一人,专门负责巡查区域内的吏政,检举不法的郡国官吏和强宗豪右,其管区称为刺史部。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

——《古代的行政区划“州”,是怎么从省级区划变成一个市级区划的》

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确立于秦汉时期,完备于隋唐宋时期,加强于明清时期。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颇具中国特色的机构、职能和监察法规,切实起到了在国家机器运行中的制衡作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证明,虽然古代监察制度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基础上、服务于以皇帝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专政,但是在纠察百官、保证吏治清明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不仅对历代封建王朝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重要的国家制度,至今仍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摘编自汤建华、宋晓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及借鉴意义》

(1)根据汉武帝时期刺史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图所反映出的重要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多维视角下的隋代政区改革

高祖(文帝)受终,惟新朝政,开皇三年,遂废诸郡。洎(到)于九载,廓定江表,寻以户口滋多,析置州县。炀帝嗣位,又平林邑,更置三州。既而并省诸州,寻即改州为郡,乃置司隶刺史,分部巡察。

材料二  研究行政区划至少与三个学科有基本关系,一是历史学,二是地理学,三是政治学。行政区划本身是历史的产物,而且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没有哪一个政区不是前代的沿袭或变革。行政区划又是一种地理区域,是一种人为的空间概念,它的存在与变迁都与其他地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而行政区划之中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实际上包含了人文地理环境。行政区划又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发生行政关系的产物,行政区划的变迁往往是政治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政治的需要往往是行政区划变迁的主要原因。          

——摘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结合材料一隋代政区改革的史实解读材料二的观点,你认为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演变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补充一种因素,说明理由。
2024-06-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二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谈、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叶边睦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
2024-05-3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楚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的混合政体在理念上则凸显对“周政”和“秦政”优势的正当继承。但这种以血缘和硬实力为基础的平衡缺乏稳定性和韧性。……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确立新的经济政策等重大领域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

——摘编自《潘妮妮:汉初混合政体与儒家制度化的“间隙显现”——中华帝国初期政治发展的一种观察视角》

材料二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汉武帝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方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材料二反映了元代行省制度的什么特点?据此分析行省制度的历史作用。
2024-05-30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宋初,宰相议事的地方称中书门下,简称“中书”。中书本是执掌军政大权的机构,但赵匡胤为了削弱相权,把军权从宰相手里分离出去将之转移到一个新设立的机构。这一机构的长官称(     
A.同平章事B.参知政事C.枢密使D.三司使
2024-05-2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联谊学校(“桐·浦·富·兴”教研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尚书令,始于秦,本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时,成为中朝重要成员;东汉时,“天下枢要,在于尚书”;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隋唐时,成为三省中枢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演变表明尚书令(       
A.所属机构分工渐细,行政效率降低B.权力升降无常,取决于皇帝的喜好
C.由内廷官到外朝官,政治权力递减D.职官变迁频繁,凸显中枢决策矛盾
8 . 元朝行省制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材料反映了行省制的设置(     
A.利于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缓和了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C.与宋代相比更利于中央集权D.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
2024-05-2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与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比较

(单位:人/平方千米)

西汉
郡国密度今地密度今地
郁林0.56广西0.06辽宁
合浦0.81广西瓜伊沙西庭0.16新疆
牂柯0.84云南肃甘0.33甘肃
南海0.96广东灵盐夏胜0.59宁夏、陕西、内蒙古
交趾1.02越南0.64广西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

时间新建今属时间新建今属
735年巴川县四川741年尤溪县福建
736年汀州福建742年青阳县安徽
737年唐城县湖北743年唐年县湖北
738年明州浙江752年太平县安徽
740年歙州安徽754年浦阳县浙江

——摘编自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的变化,并进行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2024-05-24更新 | 6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文明强大的创新性,形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样态。从源流上来看,中华民族自始便是多元的,民族文化间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常态。博采众长、有容乃大,是中华文明诞育之时便携带的文化基因。正是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互联、重构融合中,打破了原生性民族的封闭性、保守性和落后性,不断促进中华大地多元民族群体的交流融合,推动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朱军、张兰《论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2024-05-2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