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0 道试题
1 . 明成祖时期,内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到宣宗时期,奏章由通政使司汇总,司礼监呈报皇帝过目,再交到内阁,内阁负责草拟处理意见,再由司礼监把意见呈报皇上批准,最后由六科校对下发。这表明明代内阁(     
A.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B.削弱了君主专制集权
C.掌握了中央行政事务决策权D.取代了司礼监的特权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3 . 1299年,朝廷明确规定行省具有支用中统钞1000锭以下的权力,超过该数额,必须咨请中书省批准,若违反就会受到责罚。1307年,全国总收入共计400万锭,解运京师就有280万锭,剩余留作行省支配。据此推断(     
A.中书省完全掌控地方财政B.行省与中央财赋比例趋于平衡
C.行省官员易成为分裂势力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4 . 唐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秘书协助“执笔”,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政事堂的设置(     
A.有助于决策的合理化B.侵夺了尚书省的行政权力
C.体现了中央集权强化D.使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
5 .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A.西汉州刺史与明朝监察御史B.唐朝政事堂与宋朝中书门下
C.宋朝知州与元朝行中书省D.唐朝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如何使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环境相一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如何求得天时、地利与人和的配合,以创造农业发展的最佳背景,这就是秦汉隋唐政区与自然地理区域契合的原因。但是当政治需要超过经济动机的时候,政区的地理背景就被忽视了,比如元代行省与自然环境的背离。然而这种不合理现象也不能长期维持,所以明清以后又渐渐使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趋向一-致。

一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历史政治地理十六讲》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论证。(要求:论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7 . 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行政区。“省”的本意为“宫禁”,引申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最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元朝设置行省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B.行省一直是中央派出的临时机构
C.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和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挑战
D.行省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官府的双重性质
8 . 明代内阁虽有“票拟”权,但面见皇帝的机会不多,故难以理解皇帝的旨意,票拟也往往不合圣意,于是便出现皇帝强制大学士再拟、三拟,甚至“留中不报”“径发中旨”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决策权力的转移B.君权的空前强化
C.内阁地位的下降D.内阁的非正式性
2023-12-27更新 | 36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兆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验收考试历史试题
9 . 南北朝时期,出现“中书监、令不愿或不能承担起草诏令的大量事务,就很自然地由地位低的中书舍人来操办,机要实权逐步由监、令转移到舍人手中。”这一现象(     
A.提高了官员素养B.导致了士族衰落C.扩大了阶层流动D.有利于君主专制
10 . 魏晋时期,“州”发展为一级行政单位,且州郡数量不断增殖,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远超东汉,地方上为增加将帅资位而建州郡,还有为了羁縻“异国之人”而设州县者,刺史守令皆用豪酋。这一时期州郡的增殖(     
A.表明疆域扩大导致机构的增加B.旨在推进民族交融的进程
C.折射出政权统治蕴含重大危机D.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