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0 道试题
1 . 汉武帝以后,奏章的拆读与审议权,转归以大将军为首的尚书。大臣有罪,由尚书劾奏;选任御史大夫,由尚书评定高下;官吏有功迁升,上报尚书;州郡官吏入朝奏事,则面见尚书。丞相若有过失,反由尚书问状劾奏。这反映了(     
A.行政中枢的完善B.君相矛盾的加剧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尚书权力的扩大
2024-03-04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针对“抽点中男入伍”的问题多次下发文书,时任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始终“不肯署敕”。太宗即使当面讯问魏征,也无力改变其态度,只得作罢。这表明当时(     
A.程序正义得到尊重B.君主权威遭到削弱
C.三省分工较为明确D.施政强调以民为本
3 . 【国家治理】

材料   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表现出四个重要特点

一是国家统一。国家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重要目标。我国历史上曾数度出现分裂割据的状况,但无论怎样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这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是要在中央。中央集权是2000多年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的核心是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央政府通过文书律令、官僚行政、考核监察等方式,推行政令,维护中央权威。

三是郡县体制。郡县体制是中央集权下地方治理体系的概括。历代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不同层级的行政区域。如道、路、州、府、省、郡、县等.由中央委派官员进行管理。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对郡县体制的治理方式表现出高度认同。

四是因俗而治。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并非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也有高度的灵活性。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适度保持自治、分治,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治理方式也取得不少成功经验。


请选择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以“国家治理”主题,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4 . 有学者将明仁宗时期的内阁制与明成祖时期的进行比较,得出其变化有三:一是凡能入内阁者皆是品位尊崇之人,二是内阁(大学士)也有了自己的官属(下属)——中书舍人,三是内阁压抑六卿(六部尚书)。这些变化表明,仁宗时期的内阁(     
A.地位明显提升B.有效制衡君权
C.统揽六部工作D.代理皇帝批红
2024-03-01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5 . 历代统治者重亲亲之道,善待宗室,却“位重而愈疏,禄多而愈贫”,这使得大多数宗室人才乏善可陈,甚至维系正常宗室贵族生活都出现了困难。这一现象反映了(     
A.血缘亲情逐渐淡化衰落B.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利益集团缺乏持久历史适应性
C.儒家主流地位旁落D.旧有社会秩序遭受非血缘制度的冲击
2024-02-2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初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东亚长期存在以朝贡体系为特点的国际秩序,这一国际秩序以天下观、朝贡体系二位一体为历史逻辑。天下观是自先秦逐步形成的涵括中国和“四夷”的空间和秩序观念,朝贡体系是天下观理想模式的现实映照,二者互为表里,不能相互脱离。朝贡体系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制度及背后的观念并非一成不变。朝贡体系中的册封制度从封赐爵位到不断添加内臣化官爵、再到仅封爵位,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到清朝划分朝贡诸夷和通商诸夷等,都显示了内外观念的逐渐变化。而民国时期从华夷观念走向“五族共和”和“中华民族是一个”,体现了中国已经从内部完成了对天下观、朝贡体系的历史逻辑的超越。

——摘编自黄纯艳《朝贡体系维护了古代东亚和平》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2-29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7 . 唐初地方行政制度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职官设置上严格遵守《职员令》和《官品令》。唐中央还依托交通干线将三百余州分属十道,以道为纲,整理各州地理、人文情况,以及户口、赋税、田亩等信息,并派遣“使职”处理一些专项事务。“道”和“使职”的设立(       
A.是地方机构设置随意化的体现B.旨在适应经济重心南移趋势
C.为政令的统一提供了制度保障D.奠定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2024-02-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2022学年(2020级)高二下学期开年考历史试题
8 . 【古代县级政区的沿革】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县级政区,有县、侯国、邑、道四种类型。县分为一般的县和陵县、奉郊县。侯国与邑则兴废无常。道是设在边区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区,集中在西北和西部诸郡。从晚唐开始,出现新的县级政区名“军”“监”。“军”在唐时属军事系统,只管军队,多设在边区。宋代“军”则演变成为地方行政单位,不仅设在边区,也设在内地。 “监”是宋代国家经营的矿冶、铸钱、牧马、制盐等专业管理机构,与国家财政收入关系很大,地方官无法兼管,故划出一定区域由“监”管辖。明代的卫所、土司有些相当于县。据研究,现在仍有六十个县名沿用着秦汉时期的名称。

——摘编自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环境与文明演进》

材料二   中国部分王朝县级政区的增长表

朝代

标准年份

县数

县级政区数

公元前8年左右

约1000

西汉

公元 140年

1314

1587

公元740年

1573

北宋

公元1102年

1234

1297

公元1582年

1138

1427

公元1783年

1290

1442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县级政区的演化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古代县级政区的特点并分析其变革的原因。
9 . 阅读下表,据此可知(     
汉帝太尉在任时间任前职位去职原因
高祖周勃公元前196年列候迁燕王
文帝灌婴公元前179-前177年将军迁丞相
景帝周亚夫公元前154-前150年中尉迁丞相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2024-02-2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历史试题
10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5次组卷 | 122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