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0 道试题
1 .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派周干、胡概、叶春等人巡抚南直隶,使其正式以“巡抚”之名巡视地方,“设巡抚自此始”。所谓“巡”,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分巡天下”;所谓“抚”,就是代表中央和皇帝去“安抚”“宣抚”地方。由此可知,明朝设立巡抚旨在(       
A.惩治地方腐败官吏B.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C.强化中央的控制力D.构建政权政治认同
2 . 【年鉴学派史学观点】

材料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强调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事件时间三种节奏在历史发展中共同协作的作用,尤其突出社会时间的重要性。主张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整体”,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整体”,反映出其内部的结构—功能关系,因果性的思维逻辑是不能胜任的,必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


依据材料,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任选一历史事件,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2-01更新 | 6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暨寒假作业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及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二   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议会的发展达到了中世纪议会发展史上的巅峰。下院地位进一步提高,议会规程、制度更加完善。议会的基本权力进一步明确和扩大。君主为了更好地利用议会维持其统治,不得不时常对议会的批评做出回应。但是,议会对君主统治的批评和规范并未与其维护王国统治的主要功能相悖。也未否定君主的统治。实际上,由于议会的作用。反而弱化了君主统治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王朝统治机器的可持续运转。

——摘编自李家莉《英国兰开斯特王朝议会君主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与中国廷议制度的不同,谈谈你对两种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4 . 提到元朝行省制时,有学者指出,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简便易行了。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     
A.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C.适应了版图疆域的扩大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5 .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     
A.阁臣政治素养提升B.文官集团约束皇权
C.内阁辅政趋向合法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6 . 元代,中书省宰相议政及决策分为两个程序:一是中书议政,俗称“圆议”,诸宰相“列坐一堂……相互轩轻……然后为定”;二是入宫奏事,上报皇帝裁决。朝廷颁布的制诏、玺书、符节、驿传等,都必须通过中书省。材料所述做法(     
A.有利于缓和君相间的对立B.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C.凸显了行政运行的民主化D.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7 . 雍正时期,奏折撰写人多达1200余人,“奏折来自四方,同一事有多人其告,如有错谬、虚报,可立即察出,帝即严词切责,毫不假贷,具折者遂不得不报告真相,是以可信度甚高,雍正皇帝即据此施政。”据此可知,奏折制度(     
A.保证了国家治理的实效B.标志专制集权达到顶峰
C.强化了官民的思想控制D.有利于中枢决策的优化
8 . 宋代皇帝不可未经中书门下(三省)和枢密院将“圣旨”以“指挥”形式直接下达有关机构,否则,便不符合“国体”。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挥”后也要参照前后敕令,审度可否,还要付录门下省审读,然后行下。这表明,宋代中枢机构(     
A.具有严密的运作程序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相权受到进一步分割
2023-11-16更新 | 65次组卷 | 4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质检历史试题
9 . 如表为《古代中国历代县级政区数目的变化简况》,据如表内容可推知(     
时期西汉西晋
年代公元前86077401102
县数100015871232125515731234112711381455
县级政区数132414271549
A.秦至宋的县级政区越来越小B.县级行政设置较为稳定
C.汉代的统治区域最为辽阔D.同类政区幅员波动明显
10 . 如下图是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它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完善B.中央机构的精简
C.行政效率的提高D.君主专制的强化
2023-11-12更新 | 157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元江县一中高三2018-2019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 高三文综历史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