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申“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古代官职中,较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
A.西周士阶层B.秦朝御史大夫
C.汉代刺史D.宋代参知政事
2 . 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东汉桓帝、 灵帝时的童谣说:“举秀才, 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门第)良将怯如鸡”。

——《中国通史》

材料二   九品访人, 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 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 明经等……一律按才学标准录……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根据材料说明这一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两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弊端。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和选拔方式的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察举制强调以德行、才学为主,由丞相、列侯、刺史等官员甄别人才,推荐给朝廷,经考核合格后授予官职……察举制奉行“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希望实现……为政以德、教民以德,以及由深仁厚泽的君子贤人任官。

——陈荣香、杨月坤《人才选拔应兼顾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明初开科取士并无南北之分,中期以后有了分地录取的新规定。中央会试首先是南北分卷,后来进一步按南、北、中地域分卷考试,对不同地域考生按比例录取。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才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1)材料一中的察举制始行于哪一朝代?其对官员素质的期待,体现了我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2)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的名称。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明中期以后“开科取士”的新规定及其作用。
(4)选官用人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积极的价值取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