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6 道试题
1 . “假公田”始于汉武帝,即朝廷把国家掌握的土地交由农民耕种,将无地农民变为国家的佃农,国家收取一定的假税,这个税率必须低于市场上私人土地的地租。这一举措
A.打击了土地兼并现象B.促进了租佃关系普遍化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增加了国家赋税收入
2020-08-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解决财政困难,实行两税法,每户按资产土地交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
A.农民人身相对自由些了B.人丁为主要的征税标准
C.改革适应商品经济需要D.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了
3 . 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2020-05-28更新 | 1013次组卷 | 3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明中叶时,匠户匠籍仍然存在。清朝顺治二年,政府“免直省京班匠价(京班匠价即班匠银),并除其匠籍”,但不久又恢复征收班匠银(国家对手工业匠户征收的代役金)。康熙以后,陆续将班匠银摊入田赋,以至最后废除了匠籍。这一系列变化
A.推动了民间工商业的发展B.体现了传统经济政策的改变
C.反映了官营手工业的衰落D.巩固了封建小农经济的地位
5 . 明代中后期推行一条鞭法,按人丁和田亩多少征银;清代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并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以上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2020-03-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1卷引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代规定户部吏不用赣、浙、苏、松(江)人,清代户部司官也不用苏、松、常、杭、嘉、湖人。据下面的图片史料推断,明清两代如此限制的用意是
A.保证赋税的正常征收B.警惕地方的经济渗透
C.确保地方秩序的稳定D.加强对南方民族的监管
7 . 唐中期出现了“态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面对这种现实,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实行了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募役法D.方田均税法
2020-01-08更新 | 462次组卷 | 2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民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西汉初年的《户律》规定,居民进行田宅买卖或者根据遗嘱分割田产,都要依法定籍(登记变更情况),并鼓励分割后独立建立户籍,如相关官吏故意为难拖延定籍,则给予处罚。这些规定意在
A.加强官吏的管理B.抵制土地自由买卖
C.禁止农民的迁徙D.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9 .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有历代赋役制度改革过程中,往往形成改革初期农民负担减轻,但不久很快反弹,甚至后来还会超过原来的赋税负担。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赋役制度改革不彻底B.改革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
C.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D.没有能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2019-12-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说明政府
A.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B.对农业经济的依赖减弱
C.国家治理能力逐渐衰退D.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2019-12-01更新 | 601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敦煌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