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项目和征收手续,以银代役,赋役合一,但带有浓厚东南地域色彩。在南方推行较为顺利,在北方推广时却遭到强烈抵制。这种差异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兼并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
C.白银流入数量D.民户数量多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表展示了北宋与明朝税收发展变化情况,此变化反映出明朝(     
时间赋税总额农业税商业税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约7070万贯2162万贯4911万贯
明神宗万历初年(公元1574年)约2217万贯1877万贯340万贯
A.商品经济严重衰退B.城市的经济职能减弱
C.国际贸易优势减弱D.经济对农业依赖性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有学者指出,中国的赋税,合几千年的历史观之,以最大多数的农民所负担的田税、军赋、力役为基本,随时代变化而成为种种形式;自此以外的税,最初无有,后来逐渐发生,逐渐扩张。下边结构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税民资”②募役法③“科差”B.①租调制②“科差”③“金花银”
C.①租庸调制②更卒、戍卒③地丁银D.①租调制②“金花银”③摊丁入亩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146次组卷 | 2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辽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唐以后,因两税法的实施,政府已不再通过户籍制度对农民迁徙进行严格的控制,一些地区出现了“茶户”“园户”“橘园户”“础户”“卖麸家”“卖菜家”等专业户。据此可知,中唐以后(     
A.农民获得了自由迁徙权B.赋税制度影响区域经济结构
C.两税法推动了坊市分离D.商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
2023·广东广州·二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开展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研究性学习,下表是三个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汉代组

汉代赋税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赋”。田租方面,汉文帝为鼓励百姓从事农业,实行三十税一的税率,并成为西汉定制。口赋、算赋是向百姓征收的人头税,更赋是徭役的代替税。即代役钱。

——据漆侠《中国改革史》

汉代赋税征税标准以土地为主。

唐代组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据《资治通鉴》

两税法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明代组

嘉靖末行一条鞭法……条鞭之利于一时者少,而害于后世者大矣……税额之积累至此,民之得有其生也亦无几矣。

——据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古代的赋役改革每进行一次,百姓负担就加重一次。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趋势,并结合清代史实加以说明。
2023·浙江绍兴·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面为《里耶秦简户籍簿》图。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可以作为秦征发赋税徭役的直接史料   ②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开始于秦
③反映了秦制度设计和社会管理的严密   ④依稀可见秦文字从小篆到隶书的变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4-14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8 . 1920年北方五省大旱,北洋政府与各国公使商量,由总税务司通饬海常各关征收附带赈捐,捐率为各国所纳税银十分之一,开征筹赈附加税(包括海关、常税厘金、交通三类附捐)作为赈济灾民之用。这一举措(     
A.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B.有利于政府争取税权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改善了灾民生活状况
2023-04-08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熙五十一年,颁布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于雍正二年为始,(直隶省)将丁银均摊地粮之内, 造册徵(征)收”。至雍正七年,全国 14 个省份陆续效仿推行。这一系列变化说明 (     
A.政府加强对户籍的管理,便于赋役征发
B.赋税由征收粮食布帛开始变为征收银两
C.资产作为征税标准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D.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
10 . 20世纪90年代之前,各省(市)每年需向中央缴纳固定的税额,1993年,中央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其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以后中央税收比重提升到50%以上。上述变化(       
A.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B.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D.高度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2023-03-28更新 | 29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协作校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