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

——《资治通鉴》卷26

材料二   均田制的瓦解,农民的大量逃亡,使唐政府系之于丁身的租庸调剥削制度愈来愈难以维持了。安史之乱后,为了弥补财政的亏空,唐政府先后出台了许多新的税收项目,使赋税制度越来越混乱,造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废者不削,重者不去,新旧仍积,不知其涯”的严重局面。为了整顿赋税制度的这种混乱局面,唐德宗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了新的调整。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税收体制调整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租庸调中“庸”的含义,并阐明“庸”实施的意义。
(2)根据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唐德宗实行新的税收制度的名称,并写出其主要内容。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 . 在封建社会,收取地租成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其基础是(     
A.农民没有劳动工具B.农民没有人身自由
C.封建土地所有制D.等级森严的君主专制
3 . 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的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该赋税制度的要义是(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B.“若不役,则收其佣,每日三尺”
C.“滋生人丁,永不加赋”D.“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4 . 如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后期的历史叙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唐后期(     
白居易《重赋》租庸者,谷帛而已……(今)国家定两税(指户税和地税),本意在爱人。厥初防其淫,明教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旧唐书·宪宗传》元和六年(811年),注意维护宣官神策中尉之权,但拒绝接受处州刺史进贡的助军钱绢,并颁布抚恤百姓德音以革弊立防。
《南郊赦文》唐文宗(809—840年)(时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文宗领诏令)天下除二税外,不得辄有科配,其擅加杂榷率,一切宜停。
A.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B.政府重视减轻农民经济负担
C.政治斗争加剧农民起义D.土地兼并盛行威胁租庸调制
2023-11-12更新 | 818次组卷 | 1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前冲刺(一)历史试题
5 . 唐初的租庸调制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即“有田则有租,有户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唐中期实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这一改革(     
A.使征税标准由税产变为税丁B.依托于国家对土地的分配制度
C.使农民的赋税负担越来越轻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23-11-11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三   宋元时期,在工商业发达的基础上,海外贸易有所发展,由于当时西夏、辽、金、蒙古与宋对峙,宋军费支出浩大,不能不谋求广开财源,注目于发展海外贸易。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交通几乎断绝,海外交通空前发达。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中图1、图2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并简述两税法的推行产生了哪些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和海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7 . 唐高祖武德年间户口只有200多万户,即使到太宗贞观年间,户数也不满300万,还不到隋朝强盛时期的三分之一。黄河下游地区更是一片荒凉,“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此种情况导致唐初(     
A.开始设计租调制B.继续实行均田制C.改革推广两税法D.取消一切杂税杂役
2023-11-11更新 | 519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     

贞元初年
(785年)
贞元八年
(792年)
贞元九年
(793年)
长庆四年
(824年)
米(1斗)20070—8040—7050
绢(1匹)40001500—1600800—900800
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2023-11-11更新 | 1013次组卷 | 12卷引用: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某一赋税制度改革,其主要内容:量出制入;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但丁额不废;元额以大历十四年垦田数为准,分别按照垦田面积和户等高下摊分,两税户以户等纳钱,以田亩纳米粟。此改革(     
A.有效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B.不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
C.适应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化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023-11-11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唐朝末年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反映了(     
A.人丁税的废除B.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不抑兼并D.重农抑商强化
2023-11-10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