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商鞅认为夏禹没有遵循虞舜之法,周朝没有遵循商朝之道,所以称王天下,尤其是武王因为“逆取而贵顺”,最终得以统治天下。这一言论旨在(     
A.批判儒家王道政治B.宣扬以古鉴今的历史观
C.建构新的治国模式D.论证武王伐纣的合理性
2 .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下列选项最能导致商鞅悲剧的是
A.实行什伍连坐,互相告发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D.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3 . 商鞅认为:国家最理想的状态是让人民始终处于同样的贫穷线上,最好是家里没有一点多余的粮食———"家不积粟",以保持饥饿进取的精神面貌。为此商鞅主张
A.藏富于民B.强国贫民C.劫富济贫D.严刑酷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
2020-08-27更新 | 348次组卷 | 6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14年,一位意大利的爱国者写道:“我这样说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比我更意识到我们应向拿破仑表示感激,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产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这段话肯定拿破仑的角度是
A.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
C.爱国情结,民族情愫D.顺应民心,符合历史潮流
2020-08-2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674年应靖南王耿精忠之约,台湾郑氏集团进犯大陆,占闽、粤七府之地
1678年康熙下旨:“郑逆仍踞厦门,宜申海禁,以绝乱萌”
1683年郑氏“欲削发称臣,仍居台湾”,施琅表示:“今门户(澎湖)已破,……果有真心,(应)将台湾人民、土地悉入版图,候旨定夺。”
康熙谕旨:“下诏招降”,清军“至台湾”,郑克塽等“望阙叩头谢恩”
1684年康熙谕旨“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

A.康熙时期台湾开始归属中央政权
B.收复台湾推动了“三藩之乱”的解决
C.清廷“战抚并用”完成了海峡两岸统一大业
D.收复台湾后清廷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2020-08-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7 . 孔子和柏拉图是古代东西方思想界的巨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思想,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理念。由此可知二者政治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B.维护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D.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2020-08-1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或许因为他(唐太宗李世民)本身带有少数民族血统之故,因此无论胡汉,他一视同仁。这种作风对有唐一代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唐太宗“这种作风”的是
A.选官不拘一格,用人扬长避短B.“选其(突厥)酋长,使人宿卫”
C.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D.对宗教一体扶植,“示存异方之教”
2020-08-10更新 | 431次组卷 | 21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9 . 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了《国民财富论》,同年,北美英属殖民地为反抗英国的压迫发表了《独立宣言》。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确立B.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实践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D.启蒙思想对欧美的深远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康熙帝一生,投入颇多的精力整饬吏治、研究吏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帝毕生亲理朝政,在处理政务中直接了解官员。总督、巡抚等地方重要文武官员离京赴任前陛辞,康熙都留心考察官吏,有针对性地与他们研讨问题,并及时予以指示和纠正。除地方大员外,他还严格考察和整饬在京部院官员。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谕诸臣“大臣为小臣之表率,源清则流洁”,严防官场不良风气上行下效。他认为“吏尤以廉为贵也”,一向注意发现并培养清正廉洁的典型。他发现和表彰的清官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后,训属吏,剔积弊,“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在《廉静论》中指出:“民安而吏称其职矣,吏称其职而天下治矣。”由于长期不懈地整饬吏治,政治局势得以稳定,康熙也就有力量实现他的抱负,建设强盛的大清帝国。

——摘编自孟昭信《康熙评传》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归纳康熙帝考察官吏的举措,概括他的吏治思想。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康熙帝整饬吏治所取得的实效。
2020-07-12更新 | 2223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