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4 道试题
1 . 石碑上的历史。

材料一   目前发现的刻于吐蕃时期的石碑包括桑耶寺碑、唐蕃会盟碑、丽江格子墓碑等。总体来看,石碑主要是由碑帽、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常任侠在研究唐蕃会盟碑时认为:“其颇类柱体,碑上有盖,簷阁四出,其式殆为唐代经幢的变形,非汉以前立碑的古遗制”。碑帽形制中盝顶和庑殿顶的形制应是受中原地区的影响。碑座中的仰覆莲座属于明显的佛教元素。碑体上的日月图案有吐蕃文化的自身因素,属于西藏地区原始信仰的一部分,在其后期的发展中带有波斯风格。而飞天图案、大象图案明显受到印度、尼泊尔文化的影响。碑文以盟书誓文、纪功述德为主,也有祭祀、颁赏、会盟以及纯宗教内容的刻文造像,还有个别以纪事为内容的碑刻,这有别于中原地区碑文内容和叙述方式。

——摘编自卢素文《吐蕃石碑形制及装饰图案研究》

材料二   有关罗塞塔石碑的学术年表

时间事件
公元前196为纪念古埃及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祭司制作了罗塞塔石碑。用象形文、古埃及草书、古希腊文三种文本,刻下了拖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
1799拿破仑入侵埃及,残破的石碑被发现。随行学者立刻断定这是重要的文物。
1801英国在尼罗河河口海战中打败法国,法国交出一切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包括罗塞塔石碑。
1802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成立,罗塞塔石碑作为镇馆之宝展出。
1822法国学者商博良根据石碑上的古希腊文释读成功古埃及象形文字,开启近代“埃及学”的正式篇章,成为研究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重要里程碑。
1917由于一战的扩大,罗塞塔石碑被转移保护,直至两年后回归大英博物馆。
1993埃及考古学家札希·哈瓦斯博士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因为这块石碑是埃及文明的重要象征。但大英博物馆并未归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吐蕃石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塞塔石碑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塞塔石碑的保护与开发在近代碰到怎样的挑战?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近现代以来国际社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努力。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91月,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经过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628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条约规定,德国损失了10%的领土,12.5%的人口,所有的海外殖民地,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同时要求德国必须承认全部战争责任,承认对协约国平民犯罪。根据协约国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共需赔偿约合113亿英镑且以黄金支付。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国内蔓延。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甚至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羸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地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

——摘编自任梦君《凡尔赛条约——德国的绞刑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对《凡尔赛条约》不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条约》签订的影响。
2023-02-27更新 | 169次组卷 | 4卷引用: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2月联考(全国卷)历史试题
3 . 马克思曾说:“国王永远只能把人民给予他的东西给予人民。从经济上说情况就是这样。但是,恰恰在人们开始识破这个经济秘密的时候,立宪的国王就出现了。因此,捐税问题始终是推翻天赋的国王的第一个原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295年,为应付苏格兰、威尔士及法国之间的战争,爱德华一世召集大会议,以寻求足够的政治和财政支持。本次会议的参加者涵盖了英国国内的各个阶层,包括高级教士、男爵、伯爵及各郡和自由市的地方代表。此后,召集各界代表出席大会议得到普遍的认可,而大会议也完成向议会的转变,此次会议也被人们称为“模范议会”。本次会议的召开也意味着议会课税权的初步确立,即未经议会批准,国王不得征税。

材料二   英法百年战争开始后,英国的王室财政很快被消耗殆尽,被迫开始大量借款。13404月,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国王及上议院和下议院之间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爱德华三世的财政危机得以解决。第一,上、下两院共同向国王授予协助金税款,征税方案则采用上议院最初提出的办法,即针对全国臣民的玉米、羊毛和羊羔,就其价值征收1/10的税款;第二,作为回报,国王接受下议院的请愿要求,同意成立管理王室收入的专门委员会,并授权议会起草相关的法律。该法律的目的就是控制国王财政收入的支出。该法第3条规定,国王的所有收入,包括税收、关税、婚姻税及国王回收土地等,应该由议会指定的贵族组成的专门委员会来管理,以备应付战争时期的国王财政需要,而非挪作他用。由此,议会课税权得到第一次完善,即明确了议会课税权的具体主体是上议院和下议院。

材料三   光荣革命之于英国财税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主要表现在恢复议会课税权及树立议会课税权权威两个方面。一方面,光荣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使得议会得以恢复固有的权利和自由,其中就包括议会课税权,亦即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税。而这一内容就体现在《权利法案》第4条中。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光荣革命的胜利,使得上述恢复的议会课税权,不会再遭到诸如斯图亚特王朝时期那样的亵渎和破坏了。此时的议会课税权,已经具有了更高的权威性。

——以上材料摘引自任超《英国财税法史研究:从诺曼征服到光荣革命》

(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议会课税权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议会课税权权威确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流亡日本期间,他参加了中国社会史大论战。当时,他深感旧有文献之不足,且难征信,认为须得“找寻第一手的资料”。他首先借到了罗振玉编的《殷墟书契前编》。虽然对甲骨文一字不识,但他以异乎寻常的勤奋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从入门书看起,全靠自己摸索。就这样,仅用了两三年时间,研究成果一部一部地出版问世。《甲骨文字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郭沫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把甲骨文研究同古代史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两周金文辞大系》中所确立的中国青铜器研究体系,特别是这部巨著所开创的一整套崭新的铜器断代方法,是他在考古学领域最重要的建树。郭沫若是利用甲骨文、金文对中国古代史进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开拓者。1930年他出版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部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摘编自王戎笙《开辟古史研究新天地的郭沫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沫若在史学研究方面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疾病在更大空间范围内的传播成为可能。为了防控疫情,相关国家采取了隔离措施,但标准不一的隔离政策又影响了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一战结束后,试图成为战后国际新秩序和未来国际事务领导者的国际联盟,努力在国际抗疫合作与卫生治理方面有所作为。19209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成立常设辅助机构——国联卫生组织,专门负责和处理国际疫情与卫生问题。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国联卫生组织未能统一合并国际公共卫生办公室和泛荧卫生组织,建立起全球统一的国际抗疫合作与公共卫生治理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抗疫资源的集中和合作措施的执行效果,但它与后二者进行了尽可能的协商与合作,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疫情防控做了许多富有开创性且颇具实效的工作,是现代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闵凡祥《国际联盟卫生组织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抗疫合作》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联盟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国际联盟卫生组织的影响。
2022-09-12更新 | 38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百校联考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百熙(1847-1907),字野秋,号潜斋,谥号文达,湖南长沙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改革家。1902110日,清廷发布上谕,“著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将学堂一切事宜,贡成经理,务期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明体达用,庶收得人之效”。张百熙任职管学大臣以后,就开始着手复建京师大学堂。经过张百熙的努力,京师大学堂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1902815日张百熙上奏《钦定学堂章程》,得到朝廷谕允,并命颁行全国各省实行。该年岁在壬寅,又称“壬寅学制”,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全局性质的从蒙学到大学层深递进的现代化教育体制,影响深远。1904年,他和荣庆、张之洞联名向清政府《奏请递减科举注重学堂折》。19059月,清政府正式诏令,停止一切乡试岁考。在中国存在了多年的科举制终于被废止。1907年,张百熙病重,410日辞世。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张百熙为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摘编自张倩《张百熙与中国教育近代化》


(1)根据材料,概括张百熙教育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张百熙教育改革的贡献。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我国铁路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开始松动,国家对铁路实施了放权让利的改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铁路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和“网运分离”的试点等;21世纪初,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等非运输企业和高等院校与铁道部脱钩;2003年后,铁路加大主辅分离和社会职能移交的力度,先后将铁路物资、设计、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及所属企业管理,将铁路中小学校、医院全部移交地方管理;20133月,国务院新一轮机构改革对铁道部实施政企分开,组建了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能,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国家铁路局承担铁道部的行政职能,负责拟订铁路技术标准,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工程质量等。政企分开,标志着铁路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

——摘编自魏际刚《新时期深化铁路体制改革思路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交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材料   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屡屡提及批评古人,“我想一定要同法官断狱一样,须得十分周详,然后才不致有所冤屈。法官是依据法律来判决是非曲直的,我是依据道理。道理是什么呢?便是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合乎这种道理的便是善,反之便是恶。我之所以比较推崇孔子和孟轲,是因为他们的思想在各家中是比较富于人民本位色彩的。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作过一些零星的研究。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更简单地说,主要是凭自己的好。因为出于恶,而加以研究的人物,在我的工作里面究竟比较少。我的好恶标准是什么呢?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

20世纪50年代,郭沫若义提出:“历史是发展的,我们评定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以他所处的历史时代为背景,以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加以全面地分析,这样就比较易于正确地看清他们在历史上所应处的地位。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从全面来看问题,应该从他的大节上来权其轻重,特别要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无贡献。”

——摘编自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替曹操翻案》等(1959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沫若提出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及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郭沫若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日本召开六次恳谈会就北进还是南进的问题展开了讨论,多数人主张南进,理由是日本的大部兵力正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办不到。南进的目的是为了抢夺南方的丰富资源,也是为了切断英美援华的补给线,迫使中国投降。1941年大本营陆军海军部又作出《对南方施策纲要》,认为只有欧美国家对日禁运威胁到日本生存等情况发生时,才能对南方实施武力。1940923日,日本军队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926日,美国宣布对日本实行钢铁禁运。为了南进,日本又于27日与德、意缔结同盟条约,以德制美,共同对付英美:另一方面,又与苏联签订《日苏中立条约》,稳定苏联。1941年,日本决定继续南进。美国立即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194112月,日本决定偷袭珍珠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本采取南进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日冲突的实质及后果。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春,英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对敌攻心宣传的组织指挥机关——“对敌宣传司”。英国报业巨头北岩勋爵临危受命,担任“对敌宣传司”司长一职。北岩勋爵认为,战争宣传应以敌国民众为主,以当权者为辅,用大谎言欺骗敌人,以粉碎其斗志。在北岩勋爵的不懈努力下,协约国军总司令不但解除了空投传单的禁令,还授权他有计划地实施了对敌传单心理战。北岩勋爵以传单、报纸和小册子为武器,向德军发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纸弹”攻势。资料显示,整个战争后期英国人向德军前线投送了共计1830万份的传单,总耗资高达7万英镑。这些传单极尽离间和煽动之能事,甚至传播谣言,对德国军民进行谆谆诱导,加速了德国的崩溃。有人对此高度评价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战线上,英国的表现是最为成功的。”

——摘编自楚云、蔡静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传单心理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对敌宣传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敌宣传战成功的原因。
2022-09-08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