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屋舍之税起源很早,且与城市的发展密切相关。先秦的“廛布”首向官府管辖市场中的商业用房征税。汉代的“市肆之税”指向官府和私人用房,既有商业性用房也有居住用房,具有城市土地利用、屋舍和经营税共征的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店舍之征开始对房屋划分等级,屋舍之税的征收办法开始具体化。唐代“间架税”具有单一屋税的性质,征税办法的操作性强。五代十国时期“屋税”之名正式出现,且成为国家常赋。宋代确立城郭之赋以及宅税和地税的分野。由此,屋税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税目,改变了此前屋舍、土地利用和经营税混而征之的情况。这一嬗变,是我国古代城市不断发展、人口增多、城市建筑用途多样、城市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结果。

——据吴晓亮等《先秦至唐宋屋舍之税嬗变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到唐宋房产税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房产税改革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初贡举,多承唐五代旧制,取士科目主要有进士、诸科。进士主要试诗赋,兼试论、策,诸科则主要试帖经、墨义。从北宋建国到王安石变法之前,虽在考试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而对于贡举科目、考试内容却因循守旧。熙宁二年,王安石擢为参知政事,进行贡举改革,主张经术不能脱离社会实际,通经为了致用,于是罢明经、诸科,以进士一科取士,断然罢诗赋,专以论策试进士。熙宁六年设明法科,规定进士及第后,必须经过律令大义和断案的考试,才能注官。熙宁八年,由王安石主持编订的“三经新义”作为全国学校的教材和科举考试的范本颁行全国,实行“一道德”。

——据张希清《论王安石的贡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贡举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安石贡举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张璁大力支持嘉靖皇帝“继统不继嗣”,嘉靖七年(1528年)提拔他为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张璁入阁机要间推行改革:调整内阁翰林,开创了“科道官员互相弹劾”的规定,每年令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管,对地方官考核上报吏部查实。为了整治宦官干政,在全国清查贪污舞弊,同时大规模裁员,罢黜镇守太监之职。坚决清理庄田,查勘京畿勋戚庄田528处,计57400余顷,其中26000余顷分别还给业主。在二些地区推行“通计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的“一条编”的赋役制度。倡行“三途并用”,强调用官不只是进士还有举人和贡生也要提拔使用,推行“内官外放”把京官调到地方锻炼。张璁是“嘉隆万大改革”的总设计师,万历年间张居正改革是对张璁变法的延续和深化。

——摘编自百度百科《张璁变法》


(1)根据材料概括张璁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张璁变法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一战结束后,日本独霸中国的政策更加咄咄逼人,并在巴黎和会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国认为日本在山东问题上的完全胜利和它获得的其他战利品,彻底破坏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力量均势。巴黎和会后,美国力图拆散英日同盟(1902年订立),以消除在未来的对日战争中英日联手对付美国的危险。由于英国在战后遏制日本方面与美国日趋一致,并希望在愈演愈烈的海军竞赛问题上与美国达成妥协,支持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期间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任意宰割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使列强极为震惊。尽管它们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但是如何保持中国的贫弱状态,如何保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却是它们十分关心和必须处理的一个共同问题。

——摘编自《精粹世界史两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召开华盛顿会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盛顿会议的成果。
2021-12-1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论语·子罕》有曰:“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反映了孔子
A.具有尊卑等级的观念B.拥有博爱节俭的美德
C.秉持不偏不倚的态度D.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
2021-12-09更新 | 3340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万达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明朝嘉靖时期,实行“一条鞭法”,以银纳税。最开始在南直隶和江浙试行,较为顺利,而后在北方推广,却出现了官员和农民共同抵制的现象。能够保障此政策有效合理施行的方法是
A.建立统一的税收法律体系B.根据南北经济差异调整政策
C.派遣宦官镇压北方的官民D.宣传纲常名教加强思想教育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人(今双峰县)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1913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其间,同毛泽东等人一起组织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参加五四运动。1922年,蔡和森在担任团中央机关报《先驱》主编期间,运用马克思主义积极探索中国革命基本问题。1924年,他全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1925年年底,蔡和森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做了《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长篇讲演,详细回顾了从建党到1925年中央第二次扩大执委会议的历史,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党的历史任务和各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做了深刻的分析,指出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同盟军”。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史著作。192811月初,蔡和森发表《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对“中国革命是不是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等问题的分析,正确指出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中国革命的性质并没有改变。这对汲取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澄清党内一些同志的模糊认识,自觉贯彻党的统一思想、迎接新的革命高潮到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李永春《蔡和森年谱》等


(1)根据材料,概括蔡和森的主要理论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和森上述理论贡献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
A.西学东渐的影响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
C.学者的时代担当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
2021-09-27更新 | 2395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皮埃尔德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1863年生于巴黎,从小对体育具有广泛的兴趣,并积极涉猎古希腊文化,希望古奥运会“神圣休战”传统能得到传承。同时其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于是立下了教育救国,体育救国的志向,并决心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不懈的努力,为其发展奋斗终生。18%年第一届奥运会因经费困难几乎流产,他亲赴雅典,日夜奔波想尽办法,终于顺利举行。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又遇世博会同时举办,两者产生矛盾。顾拜旦被迫辞职,还不时遭到讥笑和唾骂,但他忍辱负重,从不气馁。他从188320岁时就开始了复兴奥运会的工作,直到他193792日逝世,整整为奥林匹克运动奋斗了54年。他对工作不分巨细都亲自操办:文件,宣传,设计图案……顾拜旦原则性强,他坚持奥运会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在全世界各不同城市举办,由于正是他的坚持原则才使奥运会有今天的辉煌。顾拜旦对和平,友谊,进步宗旨的原则,对反对歧视,坚持平等的原则,对奥运与文化的教育的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对逆向代表制等原则的坚持不渝,如今已成效显著地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中。

——摘编自王著《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的伦理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拜旦对体育事业的贡献。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拜旦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初年的赋役制度主要沿袭了前代的赋税制度。在这样的赋役制度下,本应承担较多赋役的地方豪强为了逃避田赋和徭役,便通过勾结地方官员,隐匿人口、伪造文书、修改田则。随着地方贪腐之风日盛,田地被富豪不断兼并,贫苦农民无田却承担重赋,整个国家财政根基受到侵蚀,底层矛盾也不断激化。为应对严峻的社会形势,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主要内容有:第一,“赋税合并”,即将徭役跟税收合二为一。第二,“摊派到家”,赋税或徭役直接面向人民。第三,“白银征收”,所有的赋税或徭役均以白银的形式由国家接收。第四,“直收直运”,一切金银均由国家派专人收取。一条鞭法推动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税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王人骏、赵海月《税制改革与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中期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