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修(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贵族所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少。许多贵族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如国家公职人员、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工人、手工业者等。这反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
A.引发了社会结构的调整B.满足了资本主义劳动力需求
C.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D.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材料  彭士禄(1925-2021),广东汕尾人,中国共产党英烈彭湃之子,中国工程院首批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四岁时父母先后牺牲,八岁被捕入狱,此后为了生存辗转多地躲藏,童年坎坷经历磨炼了他不怕困难艰险的性格。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关心照顾下,彭士禄迅速生长,积极上进,在工作和学习中都取得十分优异的成绩。1956年在苏联学习化工的彭士禄为了祖国需要改行学习核动力专业,从此与核事业结下不解之缘。1958年彭士禄接到秘密调令归国,出任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从那时起,他隐姓埋名30多年,期间主持筹建研发机构,带领团队成功建立中国第一座潜艇核动力陆上模式堆,直到中国导弹核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才走进人们的视野。他在担任中国科技大学近代物理学副教授期间,也下大力气普及现代科技知识,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改革开放后,彭士禄先后参与了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的筹建工作,为中国核电事业做出重要贡献。2021年3月22日,96岁的彭老在北京逝世,在他的病房里曾一直摆放着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模型,核潜艇发展是他一生的牵挂。

--《科技日报》:彭士禄:核动力领域的拓荒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士禄对中国核事业及科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士禄在中国核事业及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茅以升,中国近代桥梁工程奠基人,获美国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到祖国。1930年,他承接建造钱塘江大桥的使命,认为“不论行车或走船,总不要因为过桥而使人感到不适”,由此推翻了外国工程师的设计,自行设计出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道的双层桥方案。历尽艰难,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在国家危难关头提前建成,使数以千百万计的物资在短时间里从沪杭线被抢运过江。11月中旬,上海陷落,南京政府准备炸桥,深明大义的茅以升亲自指导,在日寇先头部队到达时炸断大桥。1946年9月,茅以升又开始了大桥的修复工作,以坚固、适用、经济为标准,1953年9月大桥全部修整完毕。茅以升的一生为祖国建造了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大桥,这些“桥梁”犹如道道彩虹永留人间。

——摘编自宋玮《茅以升的工程伦理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茅以升建桥、炸桥、复桥的原因,并概括茅以升工程思
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茅以升给世人留下的“无形的大桥”的精神内涵。
2021-05-13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