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他在参考、吸取各家学派观点,认为君主治国重在礼仪教化,应当“平政爱民”,但法治、刑罚也是治国的必要手段。该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2 . 孔子曾说,在足食、足兵、民信这三者中,必不得已的时候,可以去食、去兵,而不可无信。孟子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可见二者都
A.强调民心向背对治国的重要性B.适应了转型期的社会变革需求
C.总结前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D.主张施行仁政以稳定社会秩序
3 .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私学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代表分别是(     
A.儒家、法家B.墨家、法家C.墨家、道家D.儒家、墨家
2022-11-05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提出“仁政”“性善论”的思想家是(     
A.孟子B.庄子C.晏子D.荀子
2022-11-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实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战国时期,孟子来到魏国都城大梁,得到梁惠王接见。梁惠王见面的第一句话是:“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却回答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可见,孟子主张(     
A.无为而治B.“仁者无敌”C.隆礼重法D.“以法为教”
8 .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墨子认为“不义不处,非理不行,务兴天下之利,曲直周旋(注:各种举动),利则止”。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也,父子贵贱之差也'‘利之所在,民归之'”。这反映出(     
A.诸子百家的义利观趋同B.尚“义”成为时代潮流
C.社会义利矛盾引发关注D.新的阶级对立日益凸显
9 .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墨子提出统治者要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A.儒家民本思想成为主流B.各学派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
2022-10-25更新 | 563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孟子•公孙丑下》记载:“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据此可知,孟子的治国主张是(     
A.道德教化B.广施仁政C.因时施治D.废弃兵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