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的第三点要义,在于因俗而治,正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即用制度、文化和技术引导并逐渐改变夷狄,而不直接对其进行统治。在这方面,唐朝尤为成功,通过广泛建立羁縻府州制度,极大地扩大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影响。唐朝近三分之二的地区为羁縻府州,这是羁縻政策的制度性发展。羁縻州府的设置,将许多民族首领纳入府州的地方制度之内,并授予他们官职。当然,羁縻府州同州郡还有显著区别,其首领担任的官职可以世袭,其也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摘编自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增订版)》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唐朝在西域的经略,通往西域的交通大开,形成了自汉代以来东西陆路交通的极盛高潮。当时中西交往空前繁荣,亦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唐朝与西方的交通,除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盛,这一时期因此也被称为“丝路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武斌《丝绸之路全史(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被誉为“丝路的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并列举该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例。
2023-11-06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时,西州(今吐鲁番)是诸国入唐的桥头堡,是兴胡麇集之所,当地汉字与多种民族语言文字并存,如吐鲁番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汉字文书和相当数量的藏文、回鹘文、梵文、中古波斯语、叙利亚语等非汉字文献。这从侧面反映出唐代(       
A.国家版图已基本奠定B.中原文化受到了推崇
C.边疆内地治理一体化D.陆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2023-09-18更新 | 240次组卷 | 8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7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建立后,设立驿站、疏浚河道、修筑桥梁维修大道以及完善相应的服务设施为商业繁荣提供了保障,以巴格达为中心的大道与境外商道相连,构成了帝国进行国内外贸易活动的商道网络。从7世纪起,水稻、高粱、棉花等大批农作物新品种相继被引入帝国,纺织、制革和金属加工成为最主要的城市手工业部门,其中纺织业是帝国最发达的手工业。阿拉伯帝国还控制了横贯亚洲大陆的丝绸之路的西段,这条商路上的一些大城市开辟出许多通向印度、里海、黑海地区的商道。在帝国最强盛时期的8世纪下半叶至9世纪中叶,查理曼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唐帝国连成一片,东西方的国际贸易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摘编自戴小江《阿拉伯啼国商业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唐代后期,来自世界各国的商人遍布西北地区,当时稀缺的香料、珠宝和药材等均是通过西北丝路进入各大城市的,西北地区的丝路贸易异常繁荣。唐政府为了进一步促进贸易活动的开展,减少货币兑换阻力,将白银以商品的形式加入折价交易中,西北地区的各级政府也因丝路贸易的繁荣而增加了白银收入,白银在西北丝路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唐政府在河西地区设置了很多交通驿站,将该地区的各个城市联系起来,形成了诸多贸易交易点,为西域商人提供了优厚的贸易条件和保障。唐朝还利用强大的国力与西域诸国签订有关贸易往来的契约文书,制定商品交换准则。

——摘编自吴丽敏《唐代丝绸之路演变与西北市场格局的变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伯帝国商业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政府为保障西北丝路贸易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对西北贸易的影响。
2023-07-16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O中学、九台区第一中学、公主岭市第一中学校、农安高级中学、榆树市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所示为初唐到中唐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疏勒、碎叶)的归属情况……由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时间安西四镇的归属控制时长
649年唐朝1年
650一657年吐蕃7年
657—670年唐朝13年
670—674年吐蕃4年
674—678年唐朝4年
678—692年吐蕃14年
692—790年唐朝98年
A.吐蕃入侵导致唐朝由盛转哀B.中原文化在西域各地广泛传播
C.西域民族交融存在多种形式D.唐朝改变了对吐蕃的和亲收策
6 . 据载:崔忻使团由长安出发至登州,乘船渡海至都里镇后,再乘船沿海东行,入鸭绿江,溯江而上再转陆路到达震国都城,后在返回途中于旅顺黄金山南麓及西北麓各凿井一口,并刻下:“敕持节宣劳靺鞨使鸿胪卿崔忻井两口永为记验开元二年五月十八日”共二十九字以纪念此行。据此推测,崔忻使团此行最主要的任务是(     
A.册封渤海郡王B.联合女真灭辽国C.确保丝路畅通D.视察奴儿干都司
2023-07-15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对边疆的治理也属于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的范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先秦羁縻政策比较,汉唐时期的民族羁縻政策不仅在形式上有较大发展,也在某些基本原则上有较大的突破、创新。首先,就多民族统一原则看,汉唐时期大大强化了周边民族对中央政权的隶属地位,作为少数民族的首领,其所担当的职权往往以受内地政权的册封为根据,并直接受汉唐所设的羁縻政策州府官吏的监督或汉唐驻军的控制。其次,汉唐的羁縻统治进一步发展与健全了先秦时的“依俗而治”原则。“依俗而治”不仅要强调“依俗”,更要在“治”上作文章。“依其故俗”只是治理的一种方法,其实是以设立羁縻机构职官及派军队等政治军事管理行为为前提的。其三,汉唐的羁縻统治民族政策把协调民族关系、维护民族团结放在了较重要的地位。汉设西域都护客观上起到了协调民族关系的作用。唐在大漠南北及西域设置的羁原府州,也有利于防止西北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攻伐。最后,汉唐的羁康统治把加强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提上日程。汉唐时内地政权与周边民族间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经济贸易活动。

——杨永俊《我国古代民族羁縻统治政策的变迁及其原因探究》


(1)概括材料一中汉唐时期民族羁縻政策的措施和特点。

材料二   明清两代中央政府在土司地区行政管理上的做法是,在西南边疆重要地区设置与内地相同的郡县,并任命流官,形成土官与流官联合治理西南边疆地区的态势。“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经明代中央政府至清代前中期很好地施行,使这种民族政策得到巩固与提高,使西藏东部地区与川西藏族地区实施了政教合一制度,在川、青、甘、滇藏区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土司制度。到了清朝中晚期,清政府在面对农民起义冲击、西方列强入侵的情况下才一改过去“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在川西北地区强力推动改土归流,迅速推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

——李良品谈建成《“因俗而治”:明清时期土司地区的国家治理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两代对西南和西藏地区实施的不同的管理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3-04-26更新 | 306次组卷 | 6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公元698年,粟末鞣羯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称“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遂以“渤海国”为号。“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这说明唐朝(     
A.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加强了与东北地区的联系D.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