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小明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的资料

宗教

唐大秦景教(基督教)流行中国碑,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科举

按规定外国人应参加宾贡科考试,大食人李彦升参加科举考试,并考中进士。

婚姻

《唐律·户婚》从法律上承认了成年男女有自主择偶的权利;李唐皇室的公主和宗室女多有再嫁者,二嫁、三嫁不在少数:民间女性也有择偶权和离婚权。

政治

贞观年间、唐太宗大规模地任用蕃将,并以蕃将为其武官的主要组成部分;武则天称帝后,入朝蕃将群体成为武周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

长安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唐朝妇女常常身披仿自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结合材料和所学唐朝知识,为该研究性学习拟定一个合理的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 . 如图为1969年在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唐中宗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卜天寿抄《论语郑玄注》局部,原卷在抄写了《论语》后,又有六言《十二月三台词》、五言绝句六首和《千字文》数句。这主要反映了(     

                 景龙四年卜天寿抄《论语郑玄注》局部
A.西域对唐朝的政治认同大大加强B.唐朝时中原文化在西域有所传播
C.安史之乱后唐朝对西域控制减弱D.中央政权对西域地区的直接管辖
2023-12-2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后,唐太宗接受诸蕃君长所奉“天可汗”称号,《通典》称唐朝“临统四夷,自此始也”。关于唐太宗“天可汗”称号的政治内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际统治北方草原归附部落B.是中原王朝统一皇权的延伸
C.体现了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D.是唐朝建立世界霸权的写照
2023-11-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A9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中唐诗人元稹《法曲篇》云:“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白居易《时世妆》云:“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传奇《东城老父传》云:“今北胡与京师杂处,娶妻生子,长安中少年,有胡心矣”。这些主要体现出唐代(       
A.城市经济发展繁荣B.多民族交融的趋势
C.胡汉矛盾得以解决D.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太宗从高昌获取了马奶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使中原出现了葡萄美酒;高丽人王毛仲把养马技术发展到极致,使开元、天宝年间的唐朝官马达75万匹的规模;龟兹锦、朝霞锦、桂管布这些周边纺织技术的引入,使中原纺织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表明(     
A.民族交流促进了经济发展B.中原王朝工商业落后
C.唐朝民族政策凸显务实性D.丝绸之路的畅通无阻
6 . 如表所示为唐太宗时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和亲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唐太宗(     
时间和亲对象宗室女子
贞观初年东突厥贵族阿史那忠定襄县主
贞观六年(632年)铁勒别部酋长契宓何力临洮县主
贞观十年(636年)

东突厥处罗可汗之子阿史那社尔街阳长公主
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弘化公主
贞观十六年(642年)吐蕃赞普松费干布文成公主
贞观十六年(642年)薛延陀真珠毗伽可汗新兴公主
贞观末年(649年)突厥酋长执失思力九江公主
注:“县主”亦称“县公主”,东汉时为皇帝之女的封号,隋唐时部分王女亦有此封号。
A.最终平息边疆地区纷争B.在外交立场上相对软弱
C.注重笼络少数民族上层D.受到草原各族人民拥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历法行用上看,南诏在与唐官方交往时,使用的是唐朝的年号及历法,且南诏年号在中原史籍中出现结构性失载。渤海也曾一度出现“其国王在国内私立年号并僭称尊号”,却“每岁遣使朝贡”的情况。这些现象表明,当时少数民族政权(     
A.受到唐朝藩属体系约束B.社会发展的水平逐渐提高
C.开始注重自身历法教育D.有明显脱离唐朝控制倾向
8 . 【“大一统”思想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中的夷夏观,其发展变化,与适应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相一致。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化外主义”的治边观,与此相应地也逐渐形成了自秦汉以后“羁縻而治”的治边思想。儒家坚持“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坚持“有教无类”,将教化与礼、仁相结合,构成礼教的基本要义;儒家在政治上主张“和为贵”,礼教本身也包含着和平主义的特征,儒家所倡导的用夏变夷的民族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邵方《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

材料二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政策简表:

时期边疆治理
“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移民垦殖,加强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道(相当于县),对归顺的较大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属国的管理形式
汉承秦制,在边疆地区设立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和西域都护及大量的属国等机构来管理北部、东北和西部少数民族
隋唐唐代羁縻府州的数量远超过内地的正州,设立的安南、安西、北庭、安北、安东等都护府,构建了较为规范的藩属体系
行省下设土官或元帅府等管理的行政制度,实质就是在中央直接管理下的羁縻统治。流官与土官掺杂联合治理地方,赋役税收“比之内地”,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管理
清前期东北地区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
清晚期改变前期的“重稳定,轻发展”的治理观念,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日趋内地化。内地化的“量”不断增加,最终促成了边疆内地一体化的质变

——摘编自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中“夷夏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汉藏史集》记载,吐蕃赤都松赞普为获得饮茶器具,曾派使者向唐朝求赐茶碗遭拒。但唐政府派一位工匠前往,制造出口宽、质薄、光滑精亮、光泽鲜丽的茶碗。这表明了
A.民族关系始终融洽B.茶马互市贸易活跃
C.饮茶受佛教的影响D.吐蕃饮茶之风盛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唐时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羁縻府州,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行政基础。唐玄宗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金末于各地设行省,开我国省制的先河,为后来元朝在全国普遍设立行省创造了条件。元朝时,辽阳行省的设置标志着“天下一家”治边思想在东北地区的确立。《元史·地理志》总结道:“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摘编自刘信君《中国古代治理东北边疆思想研究》等

材料二   东北地区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受到清政府的严密控制。清初,出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考虑,清廷鼓励民人开垦东北,使东北出现短暂的移民高潮。乾隆五年(1740年),清廷以“东北为满洲根本,移民甚多影响旗人生计”为由,颁布八条封禁措施,禁止民人进入奉天。但封禁政策并没有能够阻挡关内民人“闯关东”的热潮。鸦片战争爆发后,沙俄利用地域上的优势,加紧对中国东北的掠夺和侵占。为了应对日益加深的危机,清廷开始放宽对东北移民的限制,推行移民实边策略,使大量移民涌入东北。同光时期,东北出现了民治机构建置的高潮。

——摘编自梁磊《清中叶以降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隋唐至元朝对东北地区管辖的具体措施,并据此归纳其趋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中叶以来东北移民的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