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公元675年,唐高宗李治在岭南、黔中及闽中等南方地区设置一种特殊的铨选制度——“南选”。“南选”的程序相对简便,没有如“北选”所谓的“三铨、三注、三唱而后拟官”的复杂过程。“南选”的设置意在(     
A.简化官员选拔程序B.维护南方统治秩序
C.加强南北人才流动D.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所示是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纸本《马与骆驼图》(9世纪)。该作品可用于研究,唐代后期(     
A.盛世局面衰败B.丝路贸易盛况C.朝贡贸易发达D.西域交通条件
3 . 唐朝允许外国人或少数民族参加科举,并专门设置了宾贡科,即让外国人或少数民族正常参加进士科的考试,在录取名额分配上,会对他们有所倾斜。所以应该说,外国人或者少数民族在唐朝的内地生活是比较惬意的,没有什么格格不入的感觉。这反映了唐朝
A.开放包容的政策B.科举制的发展变化
C.中央集权的加强D.与各民族交流融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西域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既传播了汉代先进文化,亦让西域独特的文化融入中原文化中。通西域对汉代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西域全新的物产、宗教、传说等进入内地,开阔了汉代人的眼界,引起了他们对这片土地的格外关注,成为文学作品中表现的重要对象。张骞凿通西域后,来往的中西使者数量不菲,为惊动人们视听,往往谈奇语怪,极大地激发了文学想象力。部分中原人到过传说中西王母的生活地,广泛传播了西王母传说,是民间传说爱好求仙的武帝与西王母相会的现实依据,大大丰富了西王母的故事。

——摘编自王焕然《汉代通西域对文学的影响》

材料二   唐王朝的强盛富足为诗人的创作搭建了可以纵横驰骋和兼收并蓄的文化平台,使得唐诗融入西域文化成为可能。诗歌发展到唐代已形成诸体并兴而格律大行的诗体格局状态,进入诗歌创作自由而又有度、不失规范的成熟期。西域的历史地理文化遂成为唐代诗人争相表现的题材。汉唐以来,西域持续变迁的交通、行政管理和人文地理等既是(唐代)西域文化得以形成的前提条件,其自身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骆宾王、李白、岑参等诗人或亲临西域,或身居西域,皆对西域自然地理、山川形胜、风土人情有着切身感受。他们真实的西域经历为其诗歌创作带来巨大影响。

——摘编自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研究范式的转型呼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域文化对汉代文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西域文化融入唐诗创作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西域文化对汉唐文学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2023-03-19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列置州县”,任命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府的都督、刺史,都督“皆得世袭”,并规定这些州县“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由都督负责管理。这说明唐朝实行的措施是(       
A.典客管理民族事务B.羁縻政策C.设宣政院管理西藏D.改土归流
2023-01-04更新 | 507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大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东汉以来,匈奴、鲜卑等边疆民族大规模内迁。西晋末年,政治黑暗,汉族大量流向边远地区,从而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边疆民族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得到进一步发展,向中原地区展开更大规模的迁徙。晋室东渡,汉族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内迁各族积极推行汉化政策,并以建大一统之功为己任,以华夏正统自居;在政治上逐渐由割据走向统一的同时,文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量汉人南迁,促进了汉族与南方各族的交融以及汉文化在南方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些为后来隋唐更大规模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

材料二

唐朝对待不同的民族问题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设立军事行政机构针对的是解决北方突厥、回纥民族问题,以及东北秣褐民族问题册封制度针对的是回纥、韩羁、南诏民族和亲政策针对的是缓和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唐朝统治阶级能够从各个民族问题产生原因出发去解决或缓和矛盾,实行开明的政策,在总体原则上依然牢牢把握着“以和为主”这一政策尺度。

——摘编自马晓琳《浅析唐代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及其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方式,并分析民族交融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北朝中期至唐初,中原地区的服饰长期流行的是汉式圆领“袍”。开元天宝年间,胡服被男女竞相穿着,服饰方面的性别、内外、尊卑差异逐渐淡化。这体现出,盛唐时期(     
A.大众审美离经叛道B.民族政策开放包容
C.传统伦理遭到颠覆D.西方文化受到追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敦煌出土的唐代历书既采用中国传统的干支纪日法,又在一些日期的上方标注代表星期天的“蜜”字,这是中国历书首次出现“星期”概念。研究者认为,敦煌历书中表示星期中各天名称的汉字,都是粟特(中亚古国,首都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语的音译。以上材料说明唐代敦煌地区(     
A.隶属于北庭都护府管辖B.以南、北面官分别管理汉人和游牧民族
C.开始学习中原生产技术D.位于丝绸之路,出现中外生活习俗交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随着所属民族越来越多,唐太宗积极慎重地采取了若干措施。在各族聚居区“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各族官员在待遇地位上则更无薄厚之分,不搞什么重汉轻蕃。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于阗、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突厥、回纥首领仍称可汗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吐谷浑一再骚扰边州并扣留中央代表,太宗竟先后十次派人"谕以祸福",直到最后不得已才派兵予以平定。特别是十多万突厥人安居塞上各地,与汉人一起耕牧近十年之久,相互间结利深情厚谊。以至要离开这里时,多怀依恋之情"不肯出塞"。

——摘编自《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论集》


(1)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民族政策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对宗民族政策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