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旧唐书》中记载:“……纠之以典刑,明之以礼乐,爱之以慈俭,律之以轨仪……庙堂之上,无非经济之才;表著之中,皆得论思之士。而又旁求宏硕,讲道艺文……于斯时也,烽燧不惊,华戎同轨……可谓冠带百蛮,车书万里。”这体现了(     
A.国家治理的稳定B.政治制度的创新C.边疆治理的隐患D.对外战争的频繁
2023-12-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贞观四年,突厥败亡,降唐者达10余万口。太宗决定"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遂把归降的突厥人口安置在幽州至灵州一带,于颉利故地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以突利可汗等为都督分统其众。唐太宗的这一举措(    
A.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宁和稳定B.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转型
C.强化了内地与边疆的交流和联系D.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
2023-11-12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玉带板的制作始于唐,是当时官场礼服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一枚唐代玉带板。该板通体以新疆白玉雕琢而成,刻画了一胡人盘腿坐于毡毯上,手执凤首壶(波斯一带流行的器物)的场景。该文物可于说明唐朝( )
A.中西方存在经济文化交流B.社会风尚日益胡化
C.各民族交融程度日益加深D.对外政策开放包容
2023-11-1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龙东五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大一统”思想与边疆治理】

材料一 大一统思想中的夷夏观,其发展变化,与适应以儒家为代表的华夏文明相一致。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逐渐形成一种“化外主义”的治边观,与此相应地也逐渐形成了自秦汉以后“羁縻而治”的治边思想。儒家坚持“天下大同”的家国观,坚持“有教无类”,将教化与礼、仁相结合,构成礼教的基本要义;儒家在政治上主张“和为贵”,礼教本身也包含着和平主义的特征,儒家所倡导的用夏变夷的民族观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邵方《大一统思想与"华夷之辨"》

材料二   中国古代王朝对边疆的治理政策简表:

时期边疆治理
“并一海内,以为郡县”。移民垦殖,加强交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立道(相当于县),对归顺的较大少数民族部落实行属国的管理形式
汉承秦制,在边疆地区设立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和西域都护及大量的属国等机构来管理北部、东北和西部少数民族
隋唐唐代羁縻府州的数量远超过内地的正州,设立的安南、安西、北庭、安北、安东等都护府,构建了较为规范的藩属体系
行省下设土官或元帅府等管理的行政制度,实质就是在中央直接管理下的羁縻统治。流官与土官掺杂联合治理地方,赋役税收“比之内地”,完善边疆与内地的驿站系统,加强中央对边疆的控制管理
清前期东北地区以郡县制管理当地的汉人,以八旗制度管理满族,以姓长制度管理当地少数民族,以盟旗制度管理东蒙古人民
清晚期改变前期的“重稳定,轻发展”的治理观念,发展边疆经济和文化,日趋内地化。内地化的“量”不断增加,最终促成了边疆内地一体化的质变

——摘编自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中“夷夏观”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正确地把握适时适地的原则,成功地处理了“恩”与“威”的辩证关系,从而解决了困扰唐以前历代统治者的一大难题——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问题。为此,唐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地方藩镇B.推行兵制改革
C.运用会盟和亲政策D.实行羁縻府州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公元698年,粟末鞣羯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自称“震国王”。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遂以“渤海国”为号。“其王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至是遂为海东盛国”。这说明唐朝(     
A.先进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B.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加强了与东北地区的联系D.多元一体的民族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早在先秦时期就同中原保持密切联系。隋代,结束了中原长期割据状态,扩大了郡县制在新疆地区的范围;唐代,中央政权对西域的管理大为加强,先后设置安西大都护府和北庭大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这些措施有助于(     
A.升级边疆地区的管理层级B.治理边疆抵御侵略相结合
C.提高各民族人民生活水平D.推动边疆治理体系的完善
8 . 汉唐两代在民族政策基本上都是“和战并重”,而实际上汉更重武功而唐代则更多是推行民族怀柔政策为主如册封和亲等。这是因为唐朝
A.农耕经济的相对滞后
B.寓兵于农的募兵制以致军队素质的低下
C.“守内虚外”的统治策略
D.明显受北朝以来的民族同化观念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作为唐朝最高学府的国子监,仅唐太宗时,就接收吐蕃地区和百济、新罗等周边国家派遣的入学子弟八千余人,后来的崔致远、金可记等甚至通过科举入仕。这一现象反映出唐朝
A.文化政策较为开明B.民族交融程度日趋加深
C.对外交流较为频繁D.人才选拔基础不断扩大
10 . 古代到少数民武实行羁縻政策,“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等利益给以抚息。下列属于唐朝羁縻政策表现的是
A.设立西域都护府B.文成公主入藏C.设立奴儿干都司D.册封达赖和班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