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清政府推行新政改革之时,谋求变革的社会思潮一直是狂飙突进、汹涌澎湃,革命逐渐从不得不行的解除痛苦的被迫手段转变为主动寻求美好未来的正面努力。这表明(     
A.清政府新政改革出现新变化B.革命思潮已经取代维新思潮
C.革命观念逐渐被更多人接受D.清政府阵营分化出革命力量
2023-08-16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发布上谕禁止国民缠足,制定相关章程发展女学,并采取有步骤、分类别的方式来实现禁烟,除此之外还在禁毒和剪辫易服、婚姻习俗变革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这些改革(     
A.大大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B.使清政府摆脱统治的困境
C.源于鸦片走私后的白银外流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化
2023-08-14更新 | 1385次组卷 | 16卷引用:第18课·辛亥革命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课堂例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日的法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中日法文化交流的基本流向是中国法文化传入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经日本移植吸收后的西方法文化开始倒流中国。黄遵宪是将近代日本法律西化经验传入中国的第一人,其所著《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巨著。其与中国近代法制改革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该书大量地输入了西方法律思想和制度;加快了清政府做出法制近代化改革决策的进程;提供了清末法制近代化最佳路径的选择;影响了清末变法修律广度和深度。

——摘编自张锐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制改革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后日本法文化倒流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制改革的影响。
2023-07-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联合六位督抚联衔奏请立停科举、以西式教育为国家教育体系,从隋朝开始绵延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就此结束。废除科举制(     
A.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B.动摇了旧统治秩序
C.推动了戊成变法的兴起D.利于改造传统教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鸦片战争前后,龚自珍、魏源等知识分子对清朝的律例与司法制度展开了批判,林则徐还主持编译了《各国律例》,但未引起重视。1902年,当英、美等国表示清廷司法体系臻于完善后可放弃领事裁判权时,清政府立即“参酌各国法律”,修订现行律例。这一变化折射出(     
A.晚清民族危机的加深B.列强政治侵略的转向
C.清廷发展洋务的决心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新政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毁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清政府主动顺应潮流进行了变革B.清末新政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条件
C.清末新政主张学习西方及兴民权D.清末新政因变革速度过快而失败
7 . 北魏政权在迁都洛阳以后开凿的龙门石窟和巩县石窟中,飞天的形象变半裸上身、赤足为短衣、长裙曳地不露足的汉族女子形象;面部及身躯由肥壮变为清瘦、窈窕;表情、舞姿改豪放为含蓄柔美。这些变化说明当时(       
A.佛教开启本土化的进程
B.佛教文化有强大吸引力
C.民族迁移与汉化一致性
D.文化心理认同开始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06年3月,清廷学部要求把孔子的言论编入教材,在开学之日和孔子诞辰日举行祭孔活动;把王守仁、曾国藩等人标榜为“躬行实践、发为事功”的表率,要“后生”学习发扬等。上述举措的根本目的在于(     
A.推动教育改革B.培养国家意识C.提升儒学地位D.维护君主体制
2023-06-09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所示为有关京师大学堂预科课程体系的规定(部分)。这样的课程设计表明,清末教育改革(       

年份

章程

规定

1902

《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

学制三年,分政、艺两科,课程体系中包含伦理、经学、诸子、辞章等课程,“伦理”为政、艺两科的共同必修课

1904

《奏定高等学堂章程》

规定各省开办相当于大学预备科的“高等学堂”,学制三年,分为三类:经学科、政法科、文学科、商科为第一类,格致科、工科、农科为第二类,医科为第三类。课程体系中的“人伦道德”“经学大义”“中国文学”是三类学科共同的必修课程


A.是清末新政的核心内容B.抄袭了戊戌变法的相关做法
C.意在巩固封建意识形态D.着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5-2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B.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