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1 . 苏联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1935年8月30日采用新的劳动方法,在6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原技术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生产率的世界纪录,这一事迹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广大基层劳动群众出于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争相创造新的生产记录。这场竞赛运动(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
C.体现了苏联改革成就D.目的是激发群众创新意识
2023-09-29更新 | 43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4届高三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
2 . 1918年2月23日,列宁提出立即与德国签订屈辱的《布列斯特和约》,否则他将退出政府和党中央。“左派共产主义者”表示反对,最终表决以7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通过列宁的建议。列宁这一做法(     
A.基于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需要B.彻底损害了苏俄的利益
C.保障了余粮收集制有效实行D.是不计后果地对敌妥协
2023-09-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阶段性检测(三)历史试题
3 . 亚历山大二世、列宁、戈尔巴乔夫都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对当时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道路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后来苏联的经济模式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使苏联焕发了生机
2023-09-2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名民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从1924至192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合作社的决议、农村工作的决议、单一农业税的决议等一系列决议,指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提高农产品价格、减轻农民赋税及发展合作社的重要性,并加以落实。这表明当时苏联(       
A.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B.苏联模式的弊端已开始显现
C.经济发展仍贯彻新经济政策精神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效显著

5 . 图5为钱乘旦所著《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部分目录

第六章   自由主义的工业化模式

             英国的工业化—法国的工业化—美国的工业化

第七章   统制式的工业化模式

             德国的工业化—日本的工业化—俄国的工业化

第八章   ……

据此推断,第八章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A.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B.摆脱专制走向民主
C.走出中世纪:现代化准备阶段D.计划指令型工业化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11月,列宁在《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苏维埃政权下的改革问题。苏俄当时陷入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之中,必须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那时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开始了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重大的改革。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时面对的不是太平景象,而是广大农民对粮食征收制严重不满的情况下,苏俄的改革从对农民的让步,取消粮食征收制,实施粮食税开始。列宁说,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经过十年动乱,中国的国民经济已走到崩溃的边缘,各界都有改变现状的要求,中国必须走另一条道路。在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的情况下,农民对于改变现状的要求已经不可阻挡。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的农民已经多次悄悄地进行改革的实验。在中国改革中农民又一次走在了前面,迈出了改革的第一步,他们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官方认可,中国的改革也真正开始了。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到市场经济经历了更长的时间。起初市场经济在中国还是理论上的禁区,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东西。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中共十三大仍延续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提法;1992年中共十四大最终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郑异凡《苏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改革开放之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实行新经济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苏俄实行新经济和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认识。
2023-09-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有学者认为,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说明俄共已经认识到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不现实性,但并不证明对现实社会主义也有了清醒的认识,相反,他们仍然是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在俄国塑造未来。该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是(     
A.为巩固新生政权的迂回策略B.为斯大林模式奠定了基础
C.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有效途径D.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背离
8 . 1946~1948年,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文学和艺术问题的一系列决议,召开了全苏作家、戏剧家、音乐家和美术家会议,宣布反对在文学、艺术方面放弃马列主义,反对无批判地宣扬资产阶级文化,号召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爱国主义的自豪感。这说明,当时苏联(     
A.阶级斗争成为国家中心工作B.文化领域矛盾日益突出
C.无产阶级的文化根基已动摇D.重视加强意识形态管理
2023-09-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据统计,仅在“一五”计划期间,苏联就掌握了生产合成橡胶及各种优质钢材等的能力。到1937年,苏联几乎各类工具和机床生产都大幅现代化了,大多数新车型是外国设计的仿制品,但复制和创新几乎完全是由苏联工程师和工人进行。由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       
A.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做法B.得益于人才与技术的结合
C.实现了市场与计划的结合D.根源于新经济体制的推行
10 . 1960年至1985年,苏联依靠石油外汇进口粮食,“十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达到1.02亿吨。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苏联的食品短缺问题再次全面出现。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油价不断上涨B.军备竞赛消耗大量资金
C.民族分离主义兴起D.冷战期间美国经济封锁
2023-09-09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 柳州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