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寻找现代化出路的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创设新的国家政权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大多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留学日本、英国、法国、俄国(苏联)等一国或者多国的背景,这对于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王术静《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材料二   1944年5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和职工代表会议招待会上的讲话中就曾经提出:“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1945年4月,毛泽东在向党的七大提交的书面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提出:“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摘编自范希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

材料三   在1964年的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强调“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

——摘编自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材料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现代化内涵更加科学。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形成了党领导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历史经验。

——摘编自李宗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独特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进行现代化探索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解释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内涵认识不同的原因。
(3)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2024高三下·山东·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万元户”

材料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部分农民通过加工农副产品、开展多种经营、搞特色经营等方式先一步富裕起来,由此诞生了众多的“万元户”。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肯定了“万元户”在带头勤劳致富、发展商品生产、改进生产技术方面的典型示范作用。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吸收大批年青的有知识的“万元户”加入党组织。随着越来越多的“万元户”进入党内,越来越多的党员也变为“万元户”,群众看到“万元户”入了党,更加坚信党的政策不会变,都放开手脚发展商品生产,使中央的农村政策在基层得到了更好的贯彻。

——摘编自董昊《变与不变: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改革》

材料二   如表为1984年前后,四川、河北、湖北、福建等省市每百户“万元户”基本情况统计表

行业户数(户)人口(人)总收入(万元)纯收入(万元)
种植业2319634.9229.02
养殖业1813142.5520.15
农业产品加工96222.879.19
交通运输业2921150.9331.09
服务业161.401.20
建材业155.001.20
综合经营1916222.1219.41
总计100773179.79111.26

——摘编自何宏权主编《中国万元户》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20世纪80年代初期“万元户”现象的认识。
2024-05-25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北大新世纪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反映的是1978—1984年全国农用拖拉机产量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村体制改革推进B.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工业结构优化调整D.乡镇企业蓬勃发展
2024-05-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五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后,陈云提出了“乌笼”问题,即捏在手里的乌会死,只有让鸟飞,它才能一直活着,但是没有笼子鸟会飞走,要让鸟在笼子里飞。在参与撰写“六五”计划稿时,陈云指出:“打破‘铁饭碗’是一场革命,其意义不下于公私合营……各个方面都搞活了,内在动力也就可以发挥出来了。”同时他还指出:“无论是工资、奖金还是补贴,必须遵照一定限度”否则国家将“无法集中资金办大事”。……在农村生产责任制推广后,陈云反复强调:“郊区要计划种菜,养猪要派任务,烟草种植面积不能增加,粮食种植面积不能减少。”此外,陈云还指出;对外开放的目的是服务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设,并强调在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交流时,中国不能依附于他们。

——摘编自刘洋《改革开放后陈云经济思想研究》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首次把四个现代化表述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牛先锋《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后陈云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979年3月,国家决定从夏粮上市起,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1985年,粮食收购改为合同定购,并分地区分品种逐步提高合同收购价格。1994年,对粮食定购实行“保量放价”,粮食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比1993年上涨46.6%。这一系列调整(     
A.释放了农村的生产活力B.推动了分配方式的多元化
C.提高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D.促进了农业结构的合理化
2024-05-23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威海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关于“中国1979年—1997年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单位:%)统计”的一份表格。
年份国有经济(1993年之前为国营经济)集体经济城乡个体经济其他经济
197978.4721.53
198174.7624.620.040.58
198373.3625.740.120.78
198564.8632.081.851.21
198759.7334.623.642.02
198956.0635.694.803.44
199156.1633.004.836.01
199346.9534.027.9811.05
199533.9736.5912.8616.58
199725.5238.1117.9218.45
仔细阅读上述表格,从表格中吸取相关有效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鲜明,论据充分,逻辑严密,语言简约)
2024-05-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为了防止过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1981年12月国务院曾发布《关于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进城做工和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通知》,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和兴办社队企业,就地适当安置。这表明(     
A.农村体制改革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B.“民工潮”的出现倒逼改革的发展
C.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形势还十分严峻D.城乡二元制经济难以打破城乡壁垒
2024-05-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五)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面材料的数据反映的是与1978年相比,我国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在1994年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反映出1978年以来的我国(     
种类1994(较1978年增加)
粮食46%
肉类323.4%
水产品397.8%
油料281.4%
棉花100.3%
甜菜363.7%
水果432.7%
A.农业经济发展受市场因素影响加大B.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区域化特征
C.市场经济体制大大推动了科技进步D.农作物品种、品质获较大优化
2024-05-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允许微观主体在公有体制之外进行尝试,成为这一阶段改革极为重要的积极因素,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空间,以及更为系统的增量改革战略。这种“尝试”最早表现为(     
A.小岗村的土地承包B.允许创办乡镇企业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
2024-05-23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10 . 下图为1978—1997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及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图。图中变化主要源于(     

A.国家工业布局的改变B.城乡社会结构的差异化
C.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D.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