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4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在儒生明确意识到理学和心学的缺陷时,吸收外部思想资源就成为必要,格致之学由此勃兴,成为广泛引进西方科技知识的载体。而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被译作“格致”,正可作为其标志。从1902年起,中国出现了一股放弃“格致”而改用“科学”的潮流。下图所示为1894年至1915年报刊言论中“格致”(包括格物与致知)和“科学”的使用次数。

——摘编自金观涛《观念史研究》

材料二   19011902年出版的严复译作《原富》一书中,开始出现了“格致”“格物”和“科学”三词并用的现象。对这三个概念的分别使用,体现了严复对这三个概念的不同认识:“格致”和“格物”主要指代物理、化学等具体的自然科学,而“科学”则指向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各门理论学科。严复在为《群学肆言》作序时,就提出了“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这表明他主张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社会问题的研究,严复还认为政治学也应该被纳入科学的范畴。

——摘编自郑军《从“格致”到“科学”——近代国人科学观的演进》

材料三   中国人对“科学”所作的最早的权威性界说,见之于任鸿隽的文章。1915年,他在《科学》杂志的第一篇文章中说:“科学者,智识而有统系之大命。就广义言之,凡智识之分别部居,以类相从,井然独绎一事物者,皆得谓之科学。自狭义言之,则智识之关于某一现象,其推理重实验,其察物有条贯,而又能分别关联抽举其大例者,谓之科学。”至此,科学在中国,终于被确定为一种研究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变化规律的系统学问;而科学的地位,也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普遍认同,被安放在神圣的学术殿堂里了。

——摘编自李双璧《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技观的演变轨迹》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报刊言论中“科学”相对于“格致”(包括格物与致知)使用次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科学观演进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1942年,《新华日报》对《对体育运动的几点意见》一文评论道:“普遍化和大众化”是“开展体育运动的方向”,“此后要多创造出更大众化,更适合边区环境与经济条件的集体的与个人的运动”,“而民族形式的采用,是造成上述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反映了(     
A.体育与军事训练结合B.抗日根据地经济困难
C.新民主主义体育思想D.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所示为南北朝时期表现女性生活及情感的部分民歌。这些民歌(       

歌词

夜来冒霜雪/晨去履风波/虽得叙微情/奈侬身苦何旦辞黄河去/落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呜啾啾

出处

南朝民歌《夜度娘(歌姬舞女的一种)》

北朝民歌《木兰辞》

①表明南北民间文化趋同       ②颂扬了女性的社会贡献
③可探究地域风情的差异       ④隐含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东汉时期,鉴于世人传抄的儒家经典多有讹误,议郎蔡邕奏请皇帝批准,把《易》《书》《诗》《礼》《春秋》等刻在石碑上,为人们提供经书的正确版本。此举在当时有利于(     
A.造纸技术普遍推广B.五经被各阶层认同
C.民众传承传统文化D.儒学复兴运动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甘肃庆阳南佐遗址是一处距今5200—4600年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出土了陶器残片及石斧、石刀、纺轮、骨笄、匕、镞、针等。陶器主要有平沿小口尖底瓶、宽平沿盆、盘、罐、缸、瓮等。通常在宽沿盆内会画着各种图案。陶器纹饰则多为横篮纹和绳纹,有少量为方格纹。这些物品可用来研究当时南佐地区(     
A.生活方式和文明风貌B.文明的对外辐射范围
C.社会等级秩序的确立D.早期国家的政治形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最新考古发现证实,中国西南地区的盐源青铜文化具有浓厚的多元性特征,其受到了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西戎文化、中原文化、滇文化、滇西青铜文化乃至东南亚地区青铜文化等文化的多重影响。据此可知,该遗址(     

A.实证了古代族群交往交流B.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心辐射
C.说明古代族群间战争频繁D.反映了盐源文化传播广泛
2024-05-01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九校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一)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45年8月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既定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美国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主导战后国际格局B.敦促日本投降C.扩大在中国影响力D.支援东方战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明治时代,日本在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广为延聘外国各行各业专家;随着本国人才的培育成长,逐步减少以致停止了这种人才引进。派遣留学生出国,也很注意实用实惠,摈弃了盲目性。这些举措旨在促进日本(     
A.“殖产兴业”B.加强中央集权C.“文明开化”D.成为军事强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有学者认为,欧洲中世纪城市“早期的特权是由领主施加的而非居民要求的……举办特定市场和市集的特权通常是由国王授予领主的(有时授予市镇的居民)”,领主们由此获得通行税、租金和法庭罚款等现金回报。据此可知(     
①城市位于封建主的领地之中            ②早期特权有利于城市发展
③商业是领主的重要经济来源            ④王权依靠市民支持而壮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4年10月,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中央红军从江西于都出发,犹如一条红色铁流,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25000里,直到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由此可知,红军长征最大的精神力量是(     
A.人民群众的患难与共B.紧密团结的精神
C.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D.实事求是的精神
2024-04-29更新 | 29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